秋季去熱迎燥,六味中藥讓你更滋潤!

秋季去熱迎燥,六味中藥讓你更滋潤!

“夏熱”彷彿一夜間變成了“秋燥”。在很多人心裡,秋天不冷不熱,是個很愜意的季節。可俗話說是“多事之秋”,其實秋天對於人們健康來說,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疾病多發季。

尤其是惱人的“秋燥”,讓絕大多數人都“難逃羅網”,從而出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症狀。

中醫講,食之有道,燥將不存,抓住“食機”防秋燥,可以試試下面這些中藥。

一、銀耳

秋季去熱迎燥,六味中藥讓你更滋潤!

又稱作白木耳、雪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稱。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對銀耳的保健功效有過記載。《本草從新》認為銀耳“潤肺滋陰”。《本草問答》中也記載,銀耳“治口乾肺痿,痰鬱咳逆”。

清代張仁安《本草詩解藥性注》更記載:“此物有麥冬之潤而無其寒,有玉竹之甘而無其膩,誠潤肺滋陰要品。”

中醫認為,銀耳味甘性平、補脾開胃、能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特別適合如今秋燥時節食用。

二、麥冬

秋季去熱迎燥,六味中藥讓你更滋潤!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養陰潤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輕身,不老不飢”。《醫學衷中參西錄》載:“能入胃以養胃液,開胃進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於肺,定喘寧嗽。”

中醫認為,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胃、肺、心經,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用於肺燥乾咳、陰虛癆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症。

三、沙參

秋季去熱迎燥,六味中藥讓你更滋潤!

沙參味甘微苦,有補而不燥的特點,善補五臟之陰,尤其擅長補益肺、胃之陰。《本經》載:“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本草綱目》言:“清肺火,治久咳肺瘓。”

《本草逢原》謂“沙參甘淡微寒無毒,有南、北之分,北者質堅性寒,南者體虛力微”。北沙參與南沙參均屬養陰藥,功效相似,但各有所長。

四、蘆根

秋季去熱迎燥,六味中藥讓你更滋潤!

蘆根為禾本科植物蘆葦的根莖,生於低窪、湖邊、河邊溪流或潮溼地,春秋採挖,除去芽、鬚根及膜狀葉,洗淨切段曬乾。

其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善滋陰養肺,上可祛痰排膿清熱透疹,中可清胃熱生津止渴,下可利小便導熱下行。

《本草綱目》謂之能“清熱生津,除煩止渴,止嘔、瀉胃火,利二便”。名醫張錫純所說蘆根性涼能清肺熱,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養肺陰。

五、玉竹

秋季去熱迎燥,六味中藥讓你更滋潤!

又稱葳蕤([wēi ruí])、玉術、女草等,性味甘、平,有養陰、潤燥、除煩、止渴等功效。

《本經》記載:“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顏色,潤澤。”《本草新編》言:“入心、腎、肺、肝、脾五臟。”

主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乾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等病症的治療。

六、生地黃

秋季去熱迎燥,六味中藥讓你更滋潤!

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或懷慶地黃的根莖,作為藥用已有悠久的歷史。

將地黃曬乾入藥稱為生地黃,簡稱生地,它性涼、味甘,入心、肝、腎經,既能涼血止血,又能滋陰清熱、止渴生津。

《神農本草經》言其“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痺”。《本經逢源》言其“有潤燥之功,而無滋膩之患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33 字。

轉載請註明: 秋季去熱迎燥,六味中藥讓你更滋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