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寵溺孩子,會害了孩子,這個道理幾乎每個父母都懂,但不經意間,總有一些父母,還是用愛,毀了孩子,自己卻毫無覺察。
01
公司的保潔阿姨陳姨,56歲了,明明已經退休了,該好好在家休息了,卻還閒不住要來這邊工作,平時幹活特別利索。
最近她上班來的時候都提著一籃子菜,而且臉色也越來越差,於是我就跟她閒聊。原來她這幾天病了,而且病得不輕,提菜是為了下班回去給女兒做飯。
“你的女兒不會出去買菜嗎?今天又是週末?”我表示很疑惑。
然後她回答:“唉,她哪會買菜、煮飯呀!”一邊說一邊搖著頭。
我知道她家的情況,她女兒已經35歲了,有過短暫的婚史,現在離婚住在陳姨家。
另一位保潔阿姨過來插話:“你一直不讓她幹,她當然不會!你不能承包所有事,你也包不了她一輩子。”
陳姨之前就抱怨她女兒除了自己刷牙、洗臉、洗澡、吃飯外,其他事都要他們老兩口操勞。衣服她洗,房間她收拾,每天都是如此,哪怕她生病了也是如此。
所以,我在得知她女兒離婚後,我也不足為奇。陳姨經常說自己的女兒“沒有公主命卻得了公主病”,感覺還挺真實的,畢竟是尋常百姓家,嫁人後對方也沒錢給你顧保姆,時間久了自然會因為“懶”出現問題。
大學四年的兩個同學,倆人情投意合,學業也都優秀,大學畢業後又在同一城市找到各自心儀的工作,雙方父母很支援,資助他們在那裡買下一套房。
一開始都覺得他們很幸福,誰料結婚不到一年,就離婚了。離婚的原因是家庭瑣事。
誰飯煮?誰洗碗?誰洗衣服?誰搞清潔?太多太多了,家存在家庭瑣事就存在,他們無法面對,無法處理好,於是兩人難受、痛苦。多年的深情,在步入婚姻面對現實生活後,卻變成了一地雞毛……
說到底,他們都是在原生家庭備受寵溺的孩子,生活能力極差。
不管是陳姨的女兒,還是我的大學同學,他們婚姻的不幸,其實父母都要承擔很大的責任。正是父母一貫的溺愛,讓他們無法獨立,也失去了愛人的能力,導致了婚姻失敗,生活滿地狼藉。
02
父母對孩子過度的寵溺,常常會害了孩子,讓孩子變成“巨嬰”。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其“巨嬰”魔幻程度更讓人咂舌。
他生於農村,是家中獨苗,父母對他的疼愛“走火入魔”,出生後父母天天抱著他、給他餵飯、幫他穿衣,路都不用走,用扁擔挑著他,哪怕他已經到了上學年紀。
楊鎖完全喪失自理能力,好吃懶做習慣了。
他的父母離世後,他無法生活,靠鄰居給他送飯,他不出家門,吃喝拉撒都在家裡。二十三歲時被發現在家中凍餓死亡。
這是極端典型的例子,是個例,也被翻拍成了電影。
其實我們任何人的內在都有惰性,一旦外部沒有將人性中積極的一面調動起來,相反營造了惰性可以生存的空間,懶惰成性則成了一種必然。
人一懶惰,自然站不起來,自然獨立不了。
父母的寵溺就如同看不見的繩索,捆住了孩子的手腳。
03
懂得對孩子放手,孩子才會真正長大。
被寵溺的孩子,常常是巨嬰的狀態,雖然年齡已經增長,臉蛋也不再嬌嫩,但其內心,可能還停留在幼兒乃至嬰兒時期,對父母的依賴,成了必要條件。
但父母終有老去的一天,也終有告別人世的一天,對孩子儘早放手,讓孩子儘早獨立,這才是父母對於孩子真正的愛。
父母要了解掌握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應知應會,放手讓孩子去學習去摸索。
如孩子在兩歲左右就會自己吃飯,父母就不要去喂,哪怕孩子會把食物弄出碗外,也要忍住,教孩子用好勺子,並要讓孩子知道必須自已吃。
當孩子準備進入幼兒園,就要教會孩子穿衣、脫衣,也教會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孩子一旦跨進小學的門檻,就要讓孩子獨自調好鬧鐘,準時起床,家長不要去叫,去哄,甚至幫忙穿衣,縱然孩子萬一遲到,家長也不要因為著急,代辦一些本來應該由孩子自行完成的事,要讓孩子在誤時的相應懲罰中學會自我管理。
同時,父母對於孩子的獨立性培養要持之以恆,不能因學習等各種原因予以放棄。
目前孩子們的學習較為緊張,作業多,競爭激烈,有些家長為了孩子有更多的學習時間,對孩子原本應自已做的事大包大攬。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一種全面成長,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到首位並覆蓋生活能力的學習是一種錯誤行為。
十七歲考入中科院的“東方神童”因生活能力差被勸退就是最好的例子,當今社會,僅有高學歷成不了棟樑。
把握好愛的尺度,才不至於讓愛禍害孩子,這是家長應該懂得也應該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