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每個孩子都是生活在家長的關懷和照顧之下的。但是不可避免的,也要受到家長的限制和約束。這些限制有的孩子願意,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也有些孩子不願意,違背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大人們很多時候都在替孩子做決定。這些決定不論好壞,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的初心都是家長為了孩子好。
最近微博上有一條讓人覺得非常心酸的影片。在南京一家麵館中,有一個年紀僅僅兩歲的小寶貝被一根繩子拴在桌腿上。孩子奶奶稱,孩子現在2歲多,從1歲多會走路起,就用繩子給他拴上。這是無奈之舉,店裡忙沒人一直照顧孩子,這樣拴上更放心。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好動的時候,但店裡總是人來人往,還總有熱水和麵端來端去,如果不拴著孩子,磕著碰著燙著傷著,父母會更心疼和後悔。另一方面,店裡客人進進出出,也怕孩子隨著人流跑到外面去。雖然這樣的確剝奪了孩子的自由,但是也是家長心酸無奈之下想到的最好的方法了。孩子雖活動範圍受限,但父母對他的關愛並沒減少。
網友們對此也是熱議紛紛。有人覺得不該如此,但是更多人還是表示理解:“生活不易,如果不是無奈之舉沒有人願意把孩子栓起來。孩子也好乖好懂事。”、“也是無奈,兩害相權取其輕,總比無暇顧及之時孩子出了事要好!”、“要麼拿孩子捆一個完整勞動力的大人,要麼拿繩子捆孩子解放一個勞動力……”、“彷彿看見了自己小時候,小時候農村很常見。”
雖然這樣是限制孩子的活動自由實屬無奈,但是孩子成長中,很多家長會限制孩子自由的事情不僅僅是如此。給孩子自由,不是讓他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然後膨脹到上天。而是給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和更大的成長空間。給孩子這三個方面的自由,說不定他們能給家長們更多的驚喜。
⑴充分認知的自由
家長們總有各種各樣的“害怕”。害怕孩子跑得快摔了,害怕孩子弄壞新買的玩具,害怕孩子弄髒衣服,更害怕孩子冷了餓了。所以,在這種心情的影響下,家長們乾脆就把孩子約束起來。所以在沒有安全隱患的空地上,也不讓孩子自己玩耍。新玩具,乾淨衣服等都要一遍又一遍叮囑孩子不許弄髒弄壞。也有時候孩子在專注地做一件事,家長卻在一邊不停噓寒問暖。家長的小心和約束,讓孩子失去了自己探索和認知的自由。所以他們收起好奇心,不再自己動手,做家長心中的乖孩子,可也失去了很多成長學習的機會。
⑵自主選擇的自由
家長們是過來人,有豐富的經驗可以給孩子提出建議。但是家長們也別忘記了,建議終歸是個參考,最後的選擇還是要結合孩子的想法來。有時家長喜歡替孩子做選擇,甚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強迫孩子做一些事。小到吃什麼穿什麼,看什麼書,和誰一起玩,大到上什麼興趣班,學什麼專業,上什麼大學。家長們是為孩子好,但是孩子也會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愛好,而家長的觀念也不一定總是跟得上時代,甚至都不一定正確。最好的結果是孩子和家長相互磨合,家長幫孩子分析不同選擇帶來的後果,最終的決定權還是交給孩子。
⑶管理自己的自由
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這叫自立。今天的事情今天干,這叫自律。自立和自律是一個人能擁有的最大的自由。很多孩子小時候,一直到中學都是靠家長的監督和督促。他們沒有管理自己的自由,沒有體驗過自己安排時間,決定在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這導致他們上了大學缺少了家長監督之後,完全的失去目標,放縱自己。所以家長應該從小就引導孩子自己去安排和管理學習和生活。自己心中有了分寸,將來也就能更合理,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人生。
家長希望給孩子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讓孩子走得更遠,過得比自己好。可是家長們如果一味地限制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走,豈不是讓他們活成了另一個自己?這樣孩子又怎麼能超越父母呢?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讓他們有自己的成長空間,他們才有機會盡情發揮。不過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希望孩子能更好。在這個前提條件下,家長們好的想法可以繼續保持,和孩子有衝突的意見也可以再協商溝通。家長們給孩子幫助,也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