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拳精進,從這四個原則入手

中正松豎

中正,指的是直穩。直了,穩了,就不會前傾後倒,左斜右歪。

這是個物理或力學常識。用在人體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人們一般理解的中正,如軍操中的立正;另一種是太極的要求——中正松豎,包括尾閭垂直,底盤平正,松腰塌胯,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項豎頭正,虛靈頂勁,氣沉丹田等規則,這在太極“預備式”就要做到。

對稱對應

在盤拳架運作過程中,這條原則,可使身勢不失“中正松豎”。

不要認為,只有“預備式”才是“中正松豎”的姿勢;其實,在盤拳架過程中,“中正松豎”的感覺,才更明顯、更實在、更充分、更奧妙。這是因為,“預備式”是初始動作;行拳走式逐漸往後,越來越順應、越得勁、越自然,也就是越來越進入境界。

對稱對應的部位,如上與下,前與後,左與右等等皆是。其中,上與下或頂與沉,是太極整個對稱對應關係的綱,具有“綱舉目張”的作用。《太極拳論》雲:“有上即有下”。反之亦然。這裡的上(頂)與下(沉),係指上與下呈一線的反方向運作,這在人們實際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太極特有的,或者說是太極的一個突出特點,也是傳統太極與流行太極實質上的判別點或分水嶺。

它的運作辦法,靠的就是意、氣、神。這種上與下的反方向運作,形成一種對拔對拉的勁勢,使腰脊變得格外中正松豎,此時,腰脊連同附著的筋絡和肌肉,在對拔對拉中伸長,出現拔骨、伸筋松肌般的舒展感覺。

內外相合

這裡,是指人體內裡和外面,要“合為一氣,渾然無間”。具體講,外面: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內裡: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裡和外面,形成整體,合為一氣,神為主,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以此來行拳走式。

自然順遂

這一條,是由太極力道決定的。在盤拳架時,四肢就像絲連線掛在軀幹上一樣,被動地由腰脊帶動,並在神領意催氣促下運作,遵循的就是“自然順遂”的理法。

這在前輩先師們的教導中,不乏其例,如“呼吸任自然”,“以氣運身,務令順遂”等是。太極力道,排斥硬勁、僵勁和拙力(習慣用力),可以說,進入太極力道的過程,就是逐漸克服硬勁、僵勁和習慣用力的過程,也是逐漸走向“自然順遂”的過程。

“自然順遂”,同時還是檢驗習練太極拳對路與否的一-條準則。

凡是習練不得法,不對路,就會感到彆扭。出現彆扭,就是提供了一種訊號,應該及時針對性地排除。否則,將錯就錯,繼續下去,會導致種種不適。如果一直不改,堅持依舊,還會帶來疾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70 字。

轉載請註明: 練拳精進,從這四個原則入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