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再苦再累也要做好一件事,娃將來很難走歪

養育孩子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講究科學的方式方法,才能讓子女健康地成長,將來不至於走歪。尤其是在孩子出生的頭一年,有些事情你得做到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再苦再累也要做好一件事,娃將來很難走歪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孩子出生第一年,媽媽要做好一件事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提出一個觀點:

“孩子在一歲之前,最好是由媽媽親自來帶,如果錯過了,孩子的心理營養將會缺失。”

簡而言之,是說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媽媽要親自帶娃。再苦再累,也請你們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予其關愛與呵護,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愛著。

這件事是不是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而言,真能起到這麼大的作用嗎?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再苦再累也要做好一件事,娃將來很難走歪
一歲內寶寶,正是依戀建立期

研究發現,1歲內的嬰幼兒,正是依戀建立期,他們會對媽媽有特殊的依戀。

所謂“依戀”,指的是寶寶與母親(或其他親人)之間形成的一種專門的、持久的感情連結,對寶寶而言,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情感體驗。

這次體驗,往往能給孩子以下幫助: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再苦再累也要做好一件事,娃將來很難走歪

★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專家認為,滿足嬰幼兒的依戀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讓孩子獲取安全感,勇敢地探索外部世界,涉足未知領域,即使面對陌生環境,也並不會感覺到恐懼。

因為他明白,有人愛著自己,自己是幸福的、安全的,所以面對挑戰時有敢於失敗的勇氣,有從頭再來的決心,有戰鬥到底的毅力。而這些品質,對於孩子未來的人生髮展無疑是有益的。

★讓孩子情緒更加穩定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再苦再累也要做好一件事,娃將來很難走歪

研究發現,很多長大以後情緒不穩定,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往往從小與母親的關係並不親密,專家認為,這主要是源於他沒從母親那獲取到足夠的依戀感。

在嬰幼兒時期,孩子與母親之間形成的依戀感,往往會給他種下“歡愉”、“情緒積極”等正向個性的種子,所以他們以後往往活得更加豁達,對萬事萬物的看法多半是積極向上的。

而如果他從小就感覺到母親對自己是疏遠、冷漠,或者是狂躁、窒息,留下的情感反饋是負向的,往往也容易導致孩子的情緒容易受到影響,他們的心理多少不夠健全,未來處事容易極端。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再苦再累也要做好一件事,娃將來很難走歪

★讓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周圍的人,可以發現,一個幸福家庭出來的孩子,性格多半是外向的,而且能與別人和諧相處,在人際關係中很受歡迎。

這主要是因為這類小孩從小就有豐富的依戀情感體驗,所以他們對愛的反饋是積極的,從母親那獲取的關愛,導致他們的內心是豐盈的,懂得給予。

而從小缺乏依戀情感體驗的小孩,往往在人際交往中會稍顯冷漠,他們不懂如何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不懂如何去愛,也不知如何回應別人的愛。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再苦再累也要做好一件事,娃將來很難走歪
建立親密的母子關係,頭一年很重要

除了上述的依戀關係期以外,呼籲讓媽媽親自撫養一歲內寶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一年,關乎著你和孩子現在乃至將來的關係。

曾經有教育專家提出過一個觀點:懷胎十月,不及出生後的第一年。

意思是說,即使母親辛苦懷胎十月,母子共為一體待了這麼久,但對孩子們來說,不如他們出生後第一年的撫養之恩。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再苦再累也要做好一件事,娃將來很難走歪

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他們會對養育者有種天然的依賴感,在他們的心中,始終會有那個人的身影,如果媽媽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就立馬參與工作,把孩子丟給了家中的老人,那麼他們以後的人生,你可能很難參與進去。

以後媽媽和養育者產生矛盾時,孩子往往會更向著養育者,你和孩子的關係也漸行漸遠,之後他的教育問題,更是插不上手。而老人養育孫子(女)時,容易出現“隔代寵”的現象,這可能會導致子女變得驕縱蠻橫、自私叛逆,日後父母再去介入,往往顯得比較困難。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再苦再累也要做好一件事,娃將來很難走歪

因此,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將來不走歪,而且親子關係更融洽,那麼就需要在他出生後的第一年就行動起來。

【寫在最後】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一個幸福的童年,對孩子的影響深遠而持久。我們作為父母,也許能做到的就是給孩子們一個足夠美好,值得讓孩子回味一生的“小時候”。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25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再苦再累也要做好一件事,娃將來很難走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