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生來就是科學家,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不斷的探索和學習,但是有的父母卻讓他們放棄了這個天性,只有少數人才能夠帶著對科學完好無損的熱情和好奇心成長。
大部分家長應該都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孩子在2~6歲這個階段,總愛問許許多多問題,有的天馬行空,奇奇怪怪,讓爸爸媽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比如他們會問:
“太陽白天出現,月亮要上出現?”
“地球是圓的嗎?”
“為什麼雞會下蛋?”
“宇宙中真的有外星人嗎?”
孩子在這個階段不僅喜歡問各種各樣的問題,喜歡“動手動腳”,為了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他們往往會爆發出很強的行動能力:比如他們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自己的玩具拆成零件,他們可以把一個玩具玩出各種各樣的花樣…但是這種天生的好奇心,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學校,卻沒能得到很好的重視和保護,成長潛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掘,發展空間也被限制的非常厲害。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在被問到是如何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時,他卻說:“我沒有什麼特殊的天賦,只是擁有無比強烈的好奇心罷了,所以說,對於青少年來說,保持一顆探索、好奇的心,才能夠成才,因為好奇心對一個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我國一直處於一個應試教育的現狀,所以說大部分家長的心裡是很難做出改變了,父母往往也會忽略孩子的好奇心,不會特別的重視和保護,但是許多父母都不知道的是,好奇心會讓一個孩子的成長空間更寬闊,未來也會充滿更多可能,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
生活中孩子總會問爸爸媽媽各種各樣的問題,許多父母卻往往都表現得不耐煩,這種方式是不對的,孩子問題多說明孩子在思考,這是一件好事,所以說當孩子問爸爸媽媽問題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耐心回答,或者引導孩子自己尋找答案,如果問題比較複雜,那麼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探索問題的答案,透過書籍,網路,等各種方式,久而久之,孩子的知識就會得到延伸,同時也能夠收穫更多的樂趣,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習慣於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交流,給孩子提出要求,讓孩子按照自己說的做,而孩子的回應大多都是反抗,其實這種現象不能怪孩子,如果父母換一種方式,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如果多用啟發式的提問代替命令和說教,不僅會讓親子溝通更順暢,還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慢慢的孩子的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作為父母,要善於觀察、欣賞孩子的特點,用智慧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為,適度的放開孩子,讓孩子自己盡情的飛,不要過度保護孩子,也不要嫌孩子給自己惹麻煩允許他去玩、去感受和探索。
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環境可以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進行自主探索,這些方式比起給孩子報一個又一個的興趣班,難道不是更好的一個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