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智鬥勇的年紀,容易讓父母失控
孩子到了會跟父母“鬥智鬥勇”的年紀,那種調皮真的很讓人抓狂,我們不打孩子,但是總得罵上幾句才解氣。“你在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啊?”。可是每次教訓完後,小孩子的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卻跟父母的關係變得異常緊張。甚至變得鬱鬱寡歡,孤僻不理人。
看到孩子這樣你是不是又心疼了?你是不是心理也犯嘀咕,“我又沒打他,只是罵了兩句,甚至都沒吼他,怎麼感覺孩子這麼在意呢?可能過一會他們就忘了媽媽說的狠話。”其實,語言暴力可不止是大聲罵孩子,那些在孩子面前吵架,有意無意的隱形語言傷害,帶給孩子心靈的創傷,可能很多家庭都沒注意。
看看下面的話,可能你忽視了,你有沒有跟孩子說過?
不好好學,乾脆別上學了!
就句話,看似毫無波瀾。也沒有出現明顯的罵孩子,指責孩子的詞語,但是這樣帶有貶低嘲諷的語言,對孩子來說,殺傷力非常大。
孩子本身不成熟,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你的一句“不好好學,乾脆別去上學了”。直接讓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還會對現有的情況產生失望悲觀的心理。
如果孩子有做的不好的情況,最關鍵的是想得到家長的肯定,然後就是給予的一定的鼓勵。一個不被肯定的想法,會讓孩子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時間長了,會讓孩子慢慢隨波逐流,喪失對世界求知的慾望。
如果還有有種不被肯定的挫敗感,孩子對你的第一態度就是疏遠你,孩子會喪失對一件事情投入興趣和心思,因為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孩子可能不會繼續跟你分享感受,這對親子關係的和睦可能會有很大影響。
說,某事是不是你乾的?
當家長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早就知道了結果。但是孩子處於自我保護和一種恐懼。都會第一時間選擇回答“不”。孩子的自我保護是天性,明知道承認後會被父母教育,心智還在發育的他們怎麼會立馬承認錯誤,而且這句話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威嚴,可能更會讓孩子害怕不敢說,久而久之,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不說實話的習慣。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不妨試試這樣說:
“媽媽最喜歡誠實的好孩子,告訴媽媽這個東西是誰弄壞的,媽媽不會責怪誠實的孩子,如果他是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媽媽會覺得他又長大了”,用這種引導性的話語來教育孩子,效果會更好。
你家孩子真是愛學習,我家在家從來不學習。
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否定孩子的一切,不要拿孩子跟外人比。
就像所有家長的期望,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好的,其實即使是成年人,也會經常從父母嘴裡聽到這種話,換位思考想想如果自己經常被人比來比去,孩子一方面自信心受挫,還會導致自卑心理。
如果你想激勵孩子,先肯定孩子的想法,然後給出建設性意見,讓孩子自己取實踐,真假善惡美醜,只有真正讓他們去觸控,他們才會知道。只有真正實踐了,他們才相信世界的黑白曲直。不管孩子是做錯還是做對,他們希望的是父母的眼睛只注意到他們身上。
語言暴力可不僅僅只有這三句,如果你用過這類話跟孩子溝通,是否應該改變呢?
其實跟孩子溝通並不困難,父母的耐心解釋希望很多孩子都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