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長教育孩子時,在這3方面多“忍忍”,培養出的孩子優秀且自律

由 夏侯依絲 釋出於 健康

俗話說:“育兒路上無易事”。

如今的家長雖然都奉行“鼓勵式教育”,知道孩子在成長中犯錯在所難免,也知道自己對待寶寶應該溫柔且耐心,但碰到孩子拆家、磨蹭、不聽話的時候,仍是忍不住自己的脾氣,衝著小朋友大發雷霆。

但其實,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在這三方面能多“忍忍”的話,培養出來的小孩子在未來會更加優秀且自律。

當孩子玩耍拆家時,先忍一忍別發火

同事徐姐在有寶寶前,任誰評價她時都要誇一句脾氣好,可當孩子出生後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當她看到十個月大的孩子抱著爸爸的拖鞋在地上啃的時候,徐姐想著,孩子什麼也不懂跟她計較什麼呢?還是忍忍吧。

當她第一次看到孩子將自己剛收拾好的玩具扔出來時,徐姐忍了,覺得孩子都是這樣的,自己對寶寶要耐心。

……

當她第N次看到孩子拆家時,徐姐終於忍不住衝著孩子發起火來,但看著小傢伙一臉茫然又有點懼怕的神情,徐姐心裡便有些後悔了,覺得自己不該這麼衝動的。

其實小朋友拆家本就是成長中的正常現象,在“拆”、“扔”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孩子的空間敏感度、抓握能力等等,對寶寶的成長是有益處的。

如果家長貿然發火,大概只能在一時起作用,但卻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並改正這一錯誤,還會影響其內心的安全感,反倒會與家長逐漸疏離。

因此在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忍一忍別發火,有話好好說比“河東獅吼”更有效,而且孩子也能學著父母為人處世的樣子來面對生活,反倒有利於情商的培養。

當孩子磨蹭拖延時,先忍一忍別催促

“你能不能快一點呀,上學要遲到了!”

“作業能不能寫快點,磨磨蹭蹭的幹什麼呢?”

“你有沒有點時間意識?這都幾點了!”

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類似於這樣的對話就會經常在家裡出現,面對上廁所能上半個點、寫作業能寫兩個小時的孩子們,父母們總是需要三催四請,但即便是這樣,小朋友們的辦事效率仍不能令家長們滿意。

可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家長越是催促他們做事就越慢,這可能是因為父母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說當孩子缺乏自律意識,沒有時間觀念時,家長先忍一忍別急著催促,不妨讓孩子感受一下自己磨蹭拖延的後果,讓小傢伙吃些苦頭便能夠了解到時間的可貴,進而形成自律意識。

當孩子嘗試自理時,先忍一忍別幫襯

從襁褓裡靠父母照顧的小嬰兒,到會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具備一定自理能力的小寶寶,整個過程都需要家長進行耐心地引導。

可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問題上比較喜歡大包大攬,在小朋友開始嘗試做家務或者自己穿衣穿鞋時,家長擔心他們浪費時間,便會將這類事情都一手代勞。

長此以往,孩子自身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還會愈發依賴家長,等到了幼兒園便會不適應,所以家長在這個問題上還是先忍一忍別幫襯了,懂得放手才能讓孩子收穫自理能力與獨立意識。

總的來說,能夠在這3方面能多“忍忍”的父母,並不是不作為,而是在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而做鋪墊。

小朋友的成長需要一步步摸索,大人的育兒之路也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一點點適應,只有找到正確的方向,做正確的決定,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且自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