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飲食的平衡構成了一個“寶塔”結構,穀類、蔬菜和水果佔最下面兩層,支撐居民的健康。然而,12月23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國新辦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有關情況舉行的釋出會上獲悉,本來在第三層的豬牛羊肉等攝入近年來持續增加,我國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已經達到了34.6%,多於整個日常消耗的1/3。
中華飲食結構中段不再“上窄下寬”,竟也有了“直筒腰”!
驚!我國超過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飲食結構的“直筒腰”帶來了驚人的影響。
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單位開展了2015—2019年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形成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表明,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
“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食堂、餐館、加工食品中的油、鹽應引起關注。”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指出,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上升,農村首次突破30%推薦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呼叫鹽和用油量仍遠高於推薦值,這些都是報告提示的健康挑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在解讀報告時表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趙文華說。
脂肪“喂肥”了癌細胞?對付癌症需要預防早診早治
日前,一項刊登在《細胞》雜誌的動物研究表明,高脂肪飲食引起的肥胖,會助長癌細胞的生長,而讓腫瘤內部的免疫細胞“捱餓”。
此次報告的資料表明,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居民癌症發病率為293.9/100000,仍呈上升趨勢。此外高血壓患病率為27.5%、糖尿病患病率為11.9%、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率為8.2%、0歲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為13.6%,這些結果與2015年釋出結果相比均有所上升。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表示,我國癌症有自己的特點,發病前幾位的惡性腫瘤大部分是預後比較差的,比如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都是預後比較差的。尤其發現癌症時已經到了中晚期,難以獲得好的治療效果。
赫捷呼籲,要想提高癌症生存率,需要預防和早診早治是比較關鍵的。應不斷擴大篩查服務供給。目前,天津、上海、浙江等地將高危人群結直腸癌等重點癌症篩查納入地方公共衛生專案或政府民生專案,免費向居民提供。此外,透過不斷提升篩查服務能力,積極探索推廣篩查適宜技術,探索符合我國國情、適合我國人群的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模式。
全民關注養生,卻沒全做對
全民關注養生知識,為什麼資料還是顯示慢性病發病率在增加呢?
“大家現在都非常關注健康知識方面的書或者App等網上知識,但是有些書、有些網上的知識不一定科學。”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常繼樂介紹,健康要做好幾個基本要領,即每天至少要吃夠12種以上的東西,包括主食、副食、水果、堅果等,每週應該不少於25種;把零散的時間擠出來運動,不必安排大塊時間;放下手機,關上電腦,和同事、家人、孩子面對面的交流,將對減負、減輕心理壓力產生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