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從小愛哭和不愛哭,長大後差距很明顯,愛哭還有可能是好事

說起教育男孩,很多父母都覺得應該“窮養”,不應該像女孩一樣“富養”,於是更多父母持有“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態度, 認為多讓男孩兒吃點苦無關緊要,日後才能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男孩從小愛哭和不愛哭,長大後差距很明顯,愛哭還有可能是好事

可現實生活中,在養育男孩上打破了很多父母的認知:?

“兒子轉眼間都4歲了,從早上睜眼開始,全天要哭好幾次……比如看不到媽媽哭、穿鞋子哭、走路哭、打翻東西哭,無時無刻都在挑戰我和孩子爸的耐心。”

“我家寶寶每回不答應他的請求,就會一直哭,每次對他說你是男子漢不許哭,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結果哭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真是沒辦法 。”

不少家長們也都在擔心:

男孩從小就愛哭,長大後還愛哭怎麼辦?

寶媽們應該客觀對待這個問題,如果一味地讓孩子憋回去,負面情緒長時間緩解不了,很容易造成性格扭曲,變成膽小懦弱和自卑的孩子。反而適當讓孩子哭更有利於舒緩心情,對他的成長更有利。

男孩從小愛哭和不愛哭,長大後差距很明顯,愛哭還有可能是好事

男孩從小愛哭和不愛哭,長大後差距很明顯:?

“我是兩個男寶寶的寶媽,雖然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但兩個寶貝性格截然相反。原以為性格剛強的大寶生活中處處哭,除了睡覺時間以外一天能哭好幾次,可真正上高中後讓人很省心,總能排年級的一二名,最後還考上了重點大學。

反而性格柔弱的二寶,從小卻不喜歡哭,可上學後卻讓人煩心,學習成績差不說,還總是和家裡人叫板,最後也沒能考上大學。”

可見,男孩愛哭可能不是壞事,媽媽們要知道如何應對以及正確引導,才能事半功倍。

男孩從小愛哭和不愛哭,長大後差距很明顯,愛哭還有可能是好事

允許男孩哭:

在我國傳統教育中,很多父母只記得男孩不能哭,卻忘了他還只是個孩子。

所有孩子都有表達情緒的權力,從他們剛來到這個世界時,會以大哭來宣告自己來了,日後的日子難免少不了磕磕碰碰。就像大人一樣真正地遇到困難挫折,躲起來痛哭宣洩情緒也很常見,夫妻雖然是床頭吵架床尾和,但受了委屈不由自主的眼淚就會掉下來。

男孩子也是如此,他在各個階段成長過程中,

學習走路摔倒後會哭;家長滿足不了需求時會哭;得不到想要的玩具會哭。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允許男孩哭不是一件壞事,讓他透過哭來表達情緒,直到慢慢接受不如意的結果後,他會自動調節哭聲也就漸漸消失了,將來性格不會懦弱。

男孩從小愛哭和不愛哭,長大後差距很明顯,愛哭還有可能是好事

不要“粗暴”解決:

在美國金德倫和湯普森的著作《男孩不該走的路》中提到,用傳統文化教育男孩會阻止他承認情緒, 甚至是妨礙未來發展。

對於男孩哭喜歡用粗暴方式解決的父母,如訓斥、懲罰、棍棒伺候等等,或者是隨意給孩子貼標籤,“不聽話”、“沒出息”、“白眼狼”。長期否認孩子的感受,不能和他產生共情,結果會適得其反。

男孩從小愛哭和不愛哭,長大後差距很明顯,愛哭還有可能是好事

與其這樣做父母不妨採取“冷處理”方式,每當孩子出現任性的情緒,想要用哭來滿足他,如打滾撒潑等,父母可以等孩子情緒平息後,再告訴他正確做法,對他以後的成長十分有利。

今日話題:你家的男寶寶喜歡哭嗎?不妨留言分享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趣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23 字。

轉載請註明: 男孩從小愛哭和不愛哭,長大後差距很明顯,愛哭還有可能是好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