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把屎把尿”把娃養大,把尿不是家長負責,而是毀掉寶寶排便系統

由 回秀蘭 釋出於 健康

很多影視劇中都會有這樣的臺詞:“我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形容父母把子女養大的不易,但你知道嗎,如果你真這麼做恐怕就是在“害娃”。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大家都知道寶寶對排洩是沒有自主控制的意識的,這時就需要用一些其他手段幫助寶寶排洩,有些家長會選擇尿不溼,但也有些家長會選擇“把尿”的方式。

中國育兒有很多“特色”,其中把尿就是其中之一。你經常能看見家長抱著孩子一邊把尿,一邊說著“噓噓”,看起來十分負責,但其實這種做法正在“害娃”。

寶寶頻繁尿床,醫生:都是父母的“鍋”

小琪的寶寶今年2歲了,一般來說在這個年齡寶寶,已經開始有自主控制排尿的意識了。很多家長都給寶寶慢慢撤掉了紙尿褲。

但她家寶寶卻一點也控制不住,經常半夜尿床,不得已小琪每天晚上都要起來給孩子把尿。同事建議寶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休息時,小琪帶孩子去醫院,醫生了解了情況對寶媽說:“你家孩子頻繁尿床,可能和大人長期把尿有關。”

小琪這才知道,原來把尿雖然會讓孩子更快尿出去,但也會對這種方法形成依賴,即使到了2歲多也很難控制自己的排洩。

把尿不是家長負責任,而是毀掉寶寶排便系統

兒科醫生介紹:正常的排尿過程是膀胱積滿尿液向大腦發射訊號,然後再由大腦下達指令決定是否排洩。而寶寶的膀胱和神經系統都未成熟,沒法建立連線。

1)影響排便系統

曾有研究人員表示:在中國痔瘡發病率高,就和小時候被父母把尿把便存在一定關係。

當家長把尿或把便時,會拉傷到寶寶的髖關節,容易引發脫肛、肛裂等情況,這些都為日後患上痔瘡埋下隱患。

尤其是在把便的時候,寶寶的脊柱彎曲,括約肌呈開啟狀態,久而久之非常影響寶寶對括約肌的控制,為以後自主排便造成障礙。

2)過度依賴把尿

把尿的確能讓寶寶快速解決需求,但時間長了,把尿和排洩就劃上了等號,形成一個條件反射。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寶寶明明已經積攢了很多尿,但是因為家長沒有把尿,孩子就不會尿,只會用哭鬧引起父母的注意。

這也是很多孩子為什麼一個晚上要把好幾次尿,因為他們不被把尿就睡不著覺,但自己又不會自主排洩。

3)容易尿床

據統計,一般寶寶都是在1歲8個月~3歲之間學會自主控制排洩的。

但對於經常被把尿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的膀胱的括約肌缺乏鍛鍊,當尿液滿了後,沒有辦法控制,所以才會總是尿床。

4)寶寶得不到尊重

很多時候,家長都會多讓孩子“堅持”一會,但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變向施壓,孩子為了結束這種不舒服的姿勢,不得不用力,這其實對他們心理造成了傷害。

而父母在公共場所把尿,就更加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了。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隱私心理,這樣暴露在公共場所,可能會傷害寶寶的自尊。

如何幫助寶寶做排尿、排便訓練?

一般建議家長等到孩子1歲半後,或2歲後再開始排尿、排便訓練。

準備一個兒童排便器,告訴孩子使用方法和如何穿脫褲子。適當用語言去鼓勵孩子,讓寶寶明白排洩與排便器的關係,建立正常的排洩習慣。

如果需要外出還是可以給寶寶穿上紙尿褲的,一方面避免了找廁所的尷尬,另一方面也保護寶寶受到傷害。

糖果媽媽留言板:你給寶寶把過尿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