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到來之後,在農村野外就會生長出來十分多的野生植物,這些野生植物也將農村裝扮的漂漂亮亮的,但除了一些上年紀的農民之外,很多人對於這些野生植物不太熟悉,尤其是那些生長在田邊的野草,常常會被認為是雜草,從而除掉,殊不知這些野草當中,有很多都是價值十分的高的野菜。
而一般人也只認得薺菜、馬蘭頭、蒲公英等野菜,其他野菜並不熟悉,因此也不知道其他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以至於常常錯過一些有價值的野菜。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農村一種滿身是刺的野草,見到請別錯過,如今15元一斤成高鈣菜。
說到野菜,大家第一反應自然就是春暖花開的春季,因為大部分野菜只在春季才會有,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現在雖然已經11月了,但有些野菜卻已經提前生長出來了,比如“小薊”。大多數人見到小薊第一反應就是害怕,都會躲得遠遠的,甚至還會把它當成農田裡的害草除掉,從而錯過了它。
因為這小薊和一般的野菜確實不同,細看的話你會發現,小薊的葉子兩邊長滿了細小的尖刺,葉面上也有硬質絨毛,用手碰一下很疼,故而會認為它對農作物有害,也不能吃。但殊不知就是這麼一種看似有害且不能吃的野草,卻是一種價值十分高的野菜。
很多朋友可能又會好奇,小薊身上這麼多刺,吃它不扎嘴嗎?說實話,筆者在第一次吃小薊前,也有過這個想法,但經過奶奶的處理之後,才發現它不僅不扎嘴,味道也十分的不錯。
其實小薊作為野菜食用並非現代才有,而是古來有之,早在我國漢代的時候,小薊就已經成為了我國民間的一種救荒野菜,在《食療本草》中就有關於小薊的記載,而小薊因滿身有刺,所以在民間也就有了“刺兒菜”、“刺刺菜”的俗稱,還有的地方也把它稱作“七七牙”、“萋萋菜”、“刺腳丫”等。
小薊既然能吃,那麼如何吃呢?
小薊的吃法很多,但在吃之前一定要做2件事,一個是把它身上的刺去掉,二是要焯一遍水,這2個步驟是為了讓小薊吃起來沒有刺沒有苦味,等做完了這2個步驟之後,既可以清炒,也可以涼拌,或者剁碎了做餃子、包子的餡兒也行,味道也相當不錯的,有一股特有的清香味。
小薊不僅好吃,營養價值也十分的不錯,據現代研究發現,小薊富含維生素、氨基酸、鐵、鈣等多種營養元素,尤其是它的含鈣量高於現在市面上絕大部分蔬菜,因此現代人也還認為它是一種優質的高鈣野生蔬菜。
同時,小薊還具有十分高的藥用價值,在《食療本草》中就有記載:“取菜煮食之,除風熱”,所以可以說小薊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好野菜。
小薊在我國農村地區十分常見,在山坡、河旁或荒地、田間等地,去農村隨便走一走,你就能發現不少小薊。不過小薊雖然在農村隨處可見,但隨著現如今人們對這類無汙染綠色野菜越發的喜愛,使得小薊在城裡也變得十分的值錢了,近幾年的價格也是越來越高,如筆者家鄉這邊的大集上,就賣到了15元一斤左右,因此每年一到小薊生長的季節,很多老一輩的農民就會去地裡挖一些小薊拿到大集上去售賣。
小薊的生長季節一般在春夏季,不過可能是因為這幾年氣溫升高的原因,這段時間的田裡也在生長,大家若是在田裡見到的話,請別錯過了哦,不然等天氣冷下來了就吃不到了。
各位朋友,你們吃過小薊這種滿身是刺的野菜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圖片為作者實拍,請勿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