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多的銘銘最近很喜歡帶上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去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交換和分享。他在小區玩的時候,如果遇到年齡相當的小朋友,也會拿出分享,然後問小朋友要不要和他一起玩,他和小寶兩個就是因為“零食”的緣分認識的。
如果小朋友同意和他玩,銘銘就會很開心,但對方如果拒絕了,銘銘就很失落難過,委屈地跟媽媽說沒人和他玩,銘銘媽媽總會耐心地聽他傾訴。
不僅如此,一開始在交換玩具的事情上,銘銘媽媽總覺得哭笑不得,因為銘銘總拿一些新玩具換了一些破破舊舊的玩具回來。銘銘媽媽跟我說她總是忍不住想嘮叨幾句,我勸她再多等一陣子,說不定會有驚喜也說不定。
果然過了一兩個禮拜,銘銘就自己總結了“交換是要公平的,好的和好的交換,壞的和壞的交換”。銘銘媽媽感到很驚喜,問我這是怎麼回事?我告訴她,銘銘現在正處於人際關係敏感期,而我們作為家長,保持不強行介入、耐心傾聽的狀態,是有助於孩子順利度過這段人際關係敏感期的。
之前曾在關於兒童心理的書籍中看到,要想讓孩子把人際關係的敏感期發展好,就要讓他自己完成這樣一個週期,在這個週期中,我們要做的是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事情,直到孩子向我們發出需要幫助的訊號,我們才介入。
但介入並不意味著我們幫孩子完成事情或者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而是傾聽孩子,讓孩子說出他們的苦惱,讓他們自己找出關係中存在的問題。我想很多家長可能會有疑問,什麼時候才是兒童人際關係敏感期的開始呢?孩子人際關係敏感期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一般來說,孩子的人際關係敏感期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4歲多以及更早時期
01
透過一對一地交換、分享物品來建立人際關係,這就是人際關係敏感期的最初表現。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交換、分享食物、玩具、繪本或者其他物品,就像我們上面提到的銘銘的表現,這個時候他們真正地開嘗試和他人產生一對一的連線關係。
小朋友們在這個階段,通常都會經歷許多心理路程:想要交換時的焦慮,交換沒有成功時的失落,交換成功時的喜悅,交換後悔時的難過等等。在這樣的人際交往中,他們會學會很多人際交往的技巧。
在小寶剛開始處於這個時期那會兒,有時候也會遇到小朋友拿了他的小玩具卻不和他玩,或者是直接拒絕,他晚上回家的時候都會和我說幼兒園的這些事,我問他“那小寶覺得這些小朋友的行為對嗎?”,他會告訴我他覺得這樣是不禮貌的,小朋友拒絕他沒有關係,但是拿了玩具還不和他玩是不對的。
家長們在看到孩子被冷落、被拒絕、被不公平對待的時候會心疼,也許會想著站出來保護孩子,或者給孩子提出好的建議,但請忍住介入的衝動。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做的是傾聽孩子,並給孩子適當的空間,讓他們自己處理,自己去積累和整合經驗,才能夠幫助孩子構建出真正屬於自己的、更好的人際交往觀。
4歲多到5歲多時期
02
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發現當分享的食物吃完了,或者對方不喜歡分享的物品了,他們之間的連線關係也就結束了,甚至有些時候根本無法建立連線,孩子們會發現這種方式建立的關係是短暫且不穩定的。
就像小寶有時候會跟我說,有些小朋友是因為他帶去的小零食才跟他玩的,吃完之後那個小朋友與就走了,他還是比較喜歡和其他幾個小朋友玩,因為他們喜歡同一部動畫片,都喜歡那部動畫片裡的人物,他們可以玩到一塊,還可以“聊到一塊”。
這時候的小朋友們開始意識到,真正友誼需要有相同的興趣和愛好,或者互相喜歡、相互理解、相互傾聽,這樣才能形成一種真正和諧的、平等的人際關係。他們開始了三四人一組的交往,逐漸學會自由選擇志趣相投的小夥伴,而不是依靠事物的吸引。
5歲多到6歲多時期
01
這個階段的孩子,越來越接近於成人的人際交往狀態,大人之間有權力之爭,小朋友之間也有控制與被控制,孩子們開始積極地瞭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則,形成合作意識。
記得小時候玩角色扮演,大家都爭著要公主的角色,但女巫、僕人卻是小朋友們都嫌棄的,這就讓小朋友之間產生了競爭,我想著控制別人,別人也想要控制我,但大家都不想被控制,所以規則就產生了,每個人輪流扮演,大家都得到了公平,遊戲才能進行得下去,人際關係才能和諧。
在社會中,有好的人際關係自然能夠擁有更順遂的人生,家長需要重視孩子的人際關係敏感期,懂得應對孩子在人際關係敏感期的各種問題,才能讓孩子在之後的人際交往中游刃有餘。
(圖片來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