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是家長犯了4個錯誤,現在改不晚

大家好!每個嬰兒出生前上帝都會給他(她)送去祝福,嬰兒由於非常纖弱,很害怕,問上帝怎樣才能活下來。上帝說他給每位孩子度安排一個天使,會照顧孩子的一切......

朋友說他家的孩子就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他家寶貝叫甜甜,有兩個場景可以說明這一點。

場景一:

甜甜想吃西瓜,奶奶說“西瓜剛從冰箱裡拿出來,還有點涼,等會兒再吃吧!”甜甜就不高興了,接著就去打奶奶。朋友一看孩子怎麼隨便打奶奶,就訓孩子,甜甜就哭了。奶奶趕緊過來護著說“小孩子打人又不疼,你兇什麼兇?”接著堆著笑臉對甜甜說“甜甜,奶奶正好背疼,你剛才打了幾下,背就不疼了!”

哄好了甜甜,奶奶趕緊切了一塊西瓜,遞到甜甜手裡,並陪著不是說“不涼了,不涼了,剛好能吃!”甜甜美滋滋地吃起來,奶奶笑眯眯地看著孫女,總算讓這孩子開心了。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是家長犯了4個錯誤,現在改不晚

場景二:

甜甜放學後,不想回家,還想在幼兒園裡和小朋友玩一會兒,朋友就隨著她玩。結果玩著玩著,幾個孩子搶起了鞦韆,都想打鞦韆,互不相讓,一個小男孩力氣大,一下子就把甜甜推倒了,甜甜哭著跑到朋友身邊,要朋友給他撐腰。朋友想“在家裡打奶奶那股勁去哪裡了?真是‘窩裡橫,外面慫’”。

這樣的場景,朋友們一定不覺得陌生,有很多朋友說過類似的事情。孩子在家裡就是小霸王,無法無天,看著就生氣;孩子出門在外就是小綿羊,任人宰割,看著就著急。這樣的性格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呢?是遺傳還是環境?其實,孩子“窩裡橫”的真相,和家長有關!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是家長犯了4個錯誤,現在改不晚

*過度溺愛

現在家裡就一個兩個孩子,孩子很少,而大人很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般是6個大人圍著孩子轉,簡直要把孩子寵上天。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絕不含糊。孩子要的馬上滿足,家長絕不會耽誤1分鐘。

家長事事滿足孩子,就是想哄孩子開心,不想讓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受一點委屈。當孩子不高興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是百般妥協,任由孩子發洩情緒。只要孩子高興,家長被打、被罵都能忍受,漸漸養成了孩子“窩裡橫”的性格。

孩子出門在外的時候,卻沒有人吃這一套,他如果還想在家裡一樣無法無天,就會處處碰壁,等經過一兩次挫折之後,他就會敗下陣來,採用保護自己的方式,示弱、逃避,所以就成了“外面慫”。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是家長犯了4個錯誤,現在改不晚

*缺少社交

家長工作忙,白天沒時間陪伴孩子,只有晚上回家。週末有時間了,更想過家庭生活,沒時間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孩子多是和老人在家,看電視、玩玩具,或者到小區裡轉一下。所以孩子接觸的生活圈子很小,基本上就是家裡的幾個人,最多就是幾個熟悉的鄰居。

長期以來,孩子缺乏和外人打交道的經驗,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還有些怕生的成分,在外面的時候就會顯得害羞,遇到事情不會處理,只知道害怕,沒辦法只能使出殺手鐧“哭”來解決問題。

*家長影響

有很多家長本身就是“窩裡橫,外面慫”,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製件,孩子會學著家長的樣子待人接物。比如有的家長在外面是謙謙君子,領導、同事們都紛紛誇讚為人友善、謙和。很多人會把好情緒留給別人,而把壞情緒留給最親近的人。這些人回家後又是另一番嘴臉,對家人一點都不寬容,動不動罵人、摔盤子摔碗、甚至打人。

在外忙事業不順,回家衝老婆孩子發脾氣的大有人在。孩子不懂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看到的就會接受,記在心裡。孩子耳濡目染就學會了家長的處事方式,認為這樣就是正確的處世之道。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是家長犯了4個錯誤,現在改不晚

*教育方式問題

家長也知道孩子在家太蠻橫不是好事,但是制止的時候不夠嚴厲,沒有觸及到孩子的切身利益,孩子不長記性。還有的家長會跟孩子說“在家這樣,我們能忍受,你出去可別這樣啊!”這明顯就是在教孩子“窩裡橫,外面慫”。

還有的家長教育孩子時憑心情,感情用事。心情很糟糕時很嚴厲,心情很好時很寬容,孩子很聰明,會看臉色行事,看父母心情好就橫,心情不好就溫順。

家長之間也存在教育方式不統一的問題,有的嚴厲、有的寬容,就像朋友和甜甜的奶奶一樣,有奶奶做保護傘,甜甜可以天不怕地不怕。

總結來說,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是家長犯了四個錯誤,現在改不晚。

*給孩子適度的愛

“慣子如殺子”,愛孩子沒有錯,但是對孩子的愛不要過度。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要進行適當的滿足,不能無限制的滿足。如果出門在外,孩子會出現無理要求,撒潑打滾,讓家長下不來臺,可以把孩子帶離現場,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教育他,也不能隨意滿足。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是家長犯了4個錯誤,現在改不晚

正如《孩子:挑戰》中說:

當孩子不講理的時候,我們要善於對孩子說“不”,李玫瑾教授也說過“你在6歲前不對孩子說不,6歲以後他會對你說不”。如果總是討好孩子,以後當生活中沒有人討好他時,他就不會承受嚴重的挫折。

*帶孩子多與人接觸

週末或節假日有時間的時候,多帶孩子外出,讓他和同齡的小朋友多交流,讓他接觸更多的大人,在集體活動中,孩子會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正確方法。

當孩子和小朋友發生衝突的時候,只要是安全的,就不要著急出面幫他解決,退後一步,考驗他自己的處事能力,孩子會自己想辦法解決衝突。當衝突結束以後,家長可以和他討論衝突,以後應該怎麼更合理的解決。

當孩子的行為受到大人指責的時候,也不要幫忙護短,鼓勵孩子自己解釋出現的問題,取得大人的理解。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是家長犯了4個錯誤,現在改不晚

*家長做好榜樣

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起到榜樣的力量,家裡家外都是一樣的對待,不要對家裡人蠻橫不講理,對外面的人反倒很寬容,要一視同仁,家人更值得我們用溫情呵護。當你在外面遇到情緒的時候,想辦法緩解。

記得有一個水管工在回家之前總是摸一棵小樹,將自己的壞情緒趕走,帶著好情緒回家。可以採用類似寄託、發洩情緒的方法,找到情緒的出口,展現給家人的是溫暖的笑臉,孩子也會受到感染。

*教育方式統一

教育孩子時要以理服人,不要意氣用事,同樣一個問題,該懲罰就懲罰,該寬容就寬容,要前後一致,孩子才會懂得哪些行為是該禁止的。

懲罰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做讓他感到“痛”,戳中他的切身利益,比如限制孩子玩正喜歡的玩具,孩子就會長記性。

家長之間一定溝通好,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要步調一致,不要一個批評孩子不對,另一個來護著孩子說孩子還小不懂事。在家裡有人護,在外面可沒有人保護。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是家長犯了4個錯誤,現在改不晚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張白紙,全憑家長如何塑造,在埋怨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時候,不妨對照上面這些原因,自我審視一下,是不是自己把孩子塑造成這樣的,然後改善自己的做法,讓孩子成為你想要的樣子。

上述這些只是一點心得和想法,讓每個孩子都充滿希望。我相信,只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對孩子的個性特徵、興趣、愛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調查,並做好了詳細的記錄,使我們就對孩子成長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瞭解,就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不僅是一個身體健康,也是一個愉快、大膽、主動、自信、容入團體、不怕困難的孩子。感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援,下期同一時間再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87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是家長犯了4個錯誤,現在改不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