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會發現,不管脾氣再怎麼好的人,只要有了孩子,他就會逐漸變得暴躁,每天都要吼孩子幾次才覺得解氣。但是這也不能都怪家長,無論是誰將同一件事重複了無數次之後,發現孩子還是不長記性,都會有些情緒失控。
尤其是現在的家長下了班之後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每次看到孩子在那些簡單的問題上重複犯錯,家長難免會想要來一場河東獅吼,問問孩子到底為什麼就是記不住這麼簡單的事情。
往往家長在吼完孩子之後,就會覺得有些愧疚,因為他們知道孩子這樣會受到傷害,但是事到臨頭的時候,他們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01吼叫式育兒的結局是兩敗俱傷
1.傷害孩子的大腦結構
美國的一個精神病學教授研究發現,那些一直經受家長語言暴力的孩子,他們的腦部組織會受到嚴重的傷害。
因為語言暴力會影響到孩子腦部的韋尼克區和前額葉間的聯絡逐漸減少,而這兩個區域控制的是孩子的語言。
長期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會導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停滯不前,嚴重的話還可能會導致海馬體體積變得越來越小,這樣孩子的記憶能力也會日漸衰退。
2.孩子更加叛逆
假如孩子每次犯錯,家長都要用吼叫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那麼時間長了,孩子心中難免會有不滿和怨言,等他們有了足夠的自我意識之後,這些不滿將會變成叛逆。
正因如此,很多家長才會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突然就變得越來越叛逆,自己說什麼都不聽,這主要是因為之前家長對孩子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度,才讓孩子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跟家長抗爭。
3.親子關係緊張
每個家長對孩子都有著一定的期望值,當他們發現孩子並沒有自己想象當中那麼優秀的時候,自然會覺得失望。而孩子剛開始總是很依賴家長的,他們遇到了困難和挫折,總是想得到家長的幫助。
假如每次他們向家長求助的時候都碰壁,換來的不是幫助而是家長的責罵,那麼他們就會慢慢疏遠家長。
02什麼是4C法則?
4C法則其實並不難理解,它的內容就是四個以“C”為開頭的單詞:communication、choices、consequences以及connection。
communication(溝通),就是要求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讓自己的情緒波動傷害到孩子,比起那些激烈的語言,鼓勵的語言更能帶給孩子前進的動力。choices(選擇),就是要求家長將選擇權交給孩子,不要凡事都強行讓孩子聽自己的,這樣單方面的壓迫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也會讓孩子感覺自己被家長束縛了。consequences(結果),就是要求家長能用更明智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他即將承擔的結果,比如說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一味地責罵並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錯了,家長只能慢慢引導,讓孩子明白自己犯的錯會引發怎樣的結果。connection(連線),就是要求家長能明白教育孩子的真諦,就是讓自己跟孩子的感情連線起來,家長既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也要保證自己能感受到孩子的情緒,這樣的親子關係才是健康的。
03家長如何利用4C法則創造共贏?
1.掌握正確的溝通方式
現在大多數家長所謂的溝通,就是自己站在比孩子高一等的位置上評判孩子的所作所為,當孩子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家長只會一味地反駁,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想法是對是錯。
而正確地溝通方式要求家長能將孩子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怎樣做,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這樣的溝通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尊重,也能讓孩子敞開心扉將自己內心的聲音說出來。
2.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年齡還小,於是就替孩子決定了所有的事情,但是這樣對孩子來說很不公平。
假如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家長完全可以將選擇權交給孩子,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完成這些事。
要是一些特別重要的事情,家長害怕孩子出差錯的話,也應該提前跟孩子溝通好,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做這種選擇。
3.讓孩子自己承擔結果
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能夠比過去的自己更加優秀。
怒吼教育是不行,專用4C法則教育之後要讓孩子自己承擔結果,家長要能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而不是用語言暴力嚇蒙孩子,然後自己出面解決。
4.告訴孩子你永遠愛孩子
正確的教育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教育結束之後,要和孩子有情感交流。可以用鼓勵的方式,誇獎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可以用自己的擁抱安撫孩子,讓孩子獲得寧靜與快樂。
一定要給孩子正面反饋,讓孩子充滿信心和力量,這樣孩子以後處理問題的能力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