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廣電民生頻道《大參考》報道,近日,河南鄭州一名4歲孩子患上了抑鬱症,起初家長看孩子變得沉悶不與人交流,以為是身體出現了問題,但是到兒童醫院一檢查,孩子的各項指標都正常,後來家長又找到心理醫生諮詢,交談中,醫生髮現孩子在聽到父母講述近期家裡出現的情況時,神情和注意力格外集中,經過一番溝通,孩子告訴醫生,之前在家裡聽到父母討論家中出現了變故,很是擔心,又不敢說出來讓父母徒增煩惱,就一直壓在心裡。而後醫生教家長演了一出事情快解決的戲,孩子得知後心情逐漸放鬆。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只會出現在成年人身上,但據2019年11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釋出的資料顯示,目前全球12億10至19歲青少年中,約20%存在心理健康問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曾釋出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這足以說明,青少年兒童也會得抑鬱症,絕不容忽視。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逐漸上升,已成為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資料表明,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門診人數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這一資料從全國各地的兒童醫院就診情況就足以說明。據媒體報道,2013年,泉州曾出現的年紀最小的抑鬱症患者是3歲;2019年,四川華西醫院最小的抑鬱症患者為6歲。結合這次4歲孩子得抑鬱症的報道,兒童心理問題呈現低齡化趨勢,給家長們敲響警鐘。
很多家長不理解,現在物質條件這麼好,怎麼孩子還會有心理問題。其實,孩子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心理需求也需要得到滿足。但很多家長只重視孩子吃得飽、穿得暖、考得好,沒有給孩子充足的愛和陪伴,或因為夫妻關係等家庭矛盾,片面追求學習成績優異等,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再加上孩子不知如何排解,悶在心裡,久而久之,心理問題就逐漸產生。
醫生表示,兒童患抑鬱症等心理問題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遺傳因素外,社會因素和家庭因素佔主要原因。社會因素如同伴關係等人際交往問題,遇到親人突然離世等創傷性經歷;家庭因素如父母經常吵架,夫妻關係不和,對孩子比較嚴苛,經常否定孩子等。如新聞中因為父母討論家庭中出現的變故,導致孩子產生焦慮情緒和心理問題。
為此,重視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家長要以身作則,維護好和睦的家庭關係,處理好家庭糾紛,不要讓孩子捲入其中。如果孩子因為家庭問題而擔心,家長要及時向孩子解釋清楚,避免孩子有心理負擔;孩子要學會自我調節。如主動和家長溝通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向老師、同學、朋友訴說,尋求他們的幫助;學校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有心理困擾的學生及時進行疏導和干預;另外,孩子如果出現抑鬱症狀,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就醫,進行治療。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