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似乎有一種天生的“本領”,總是在父母的忙碌時刻趁機“作亂”。孩子的“添亂”行為,往往會讓家長頭疼不已。站在育兒角度來說,孩子的頑劣行徑並非是壞事,家長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孩子“添亂”實則是為了博取關注。
馬克·吐溫就曾經說過,“我給母親添了很多亂,但是母親卻把此作為享受。”
媽媽倒立練瑜伽,寶寶的一個潛意識動作,讓網友直呼:實力坑媽
寶寶的動作無疑增加了媽媽做瑜伽的難度,網友直呼,“簡直是實力坑媽!”但媽媽瑜伽的基本功好像很不錯,面對寶寶的“添亂”行為,仍然保持倒立不動的姿勢。
其實,很多時候,正是父母有事要忙的狀態,反而引發了孩子的“關注危機”。為了吸引父母的關注,孩子才會不斷給家長“添亂”。
1、孩子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
當孩子感覺不被父母關注時,內心就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會透過製造一些動作或一些行為,以吸引父母的注意。
當父母正在忙於做一件事時,孩子感覺受到了忽略,就會透過“添亂”行為來獲得父母的關注。父母一旦察覺到寶寶有“添亂”的行為,最好停下手上的事情,多陪伴寶寶,讓寶寶獲得充足的安全感。
年齡較小的寶寶,對父母的依賴性都比較強。若是父母在做一些事情,忽略了寶寶,寶寶就會故意給父母“添亂”,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依賴之情,讓父母關注自己。孩子想找父母屬於本能的反應,目的就是想要得到父母的陪伴。
3、孩子可能身體不舒服
有時孩子會做出一些讓人發笑或感覺怪異的動作,可能是孩子不舒服的表現,比如孩子困了、餓了或者想要大小便等等。孩子出現這些需求時,首先要找的就是最熟悉的父母。父母就要關注到孩子的需求,並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
1、注意孩子的安全防護
父母不管再忙,都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尤其是已經會走的孩子,到處亂跑,或者給家長“添亂”,也會存在許多潛在的危險,比如碰到帶電的插座、帶角的桌櫃、擺放不太穩定的傢俱等等。父母就要排除一些可能給孩子帶來危險的安全隱患,做好孩子的安全防護。
父母就是孩子的保護傘,時刻要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能讓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範圍,更要在安全距離之內。父母就可以隨時關注到孩子的情況,即使發生一些危險,也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及時幫助孩子脫離危險。
3、準備好寶寶可能用到的東西
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出門在外,父母都要隨時準備好孩子的日常用品,比如小寶寶的奶瓶、飲水杯、尿不溼等等,可以及時解決寶寶的日常需求。特別是有事要做的父母,提前準備好這些東西,也能避免寶寶需要時而手忙腳亂。
父母可以適當陪孩子玩耍或者做遊戲,既能陪伴孩子,增進親子感情,也能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而多了父母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和關愛,也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