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談及熊孩子的時候,家長們的眼眸裡總是難藏焦慮,孩子太調皮、不聽話?這些都如糟糕的心情一樣,一整天圍繞著我們的腦袋瓜子旋轉。但為何"別人家的孩子"看起來總是乖巧可愛呢?這就是父母常犯的第一大錯-拿自家的孩子和別家孩子作比較。
不光是孩子,就連很多成年人都不喜歡被比較,這是內心的自尊心在作祟,如果父母的眼裡只有"別人家的孩子",即便孩子再怎麼優秀,在父母的眼裡也是缺點,這樣又怎能看到自家孩子的優秀呢?而熊孩子太調皮、很難 管教,這些絕大多數都是源自於父母的方法沒用對,找到對的教育方法才是育兒裡最輕鬆的捷徑。
情景一:當孩子不想上床睡覺時
正確的說法:告訴孩子"還有十分鐘時間,我們就到規定的睡覺時間了,你是想先洗漱呢,還是先講個故事"?
*此舉是為了勾起孩子睡覺意識,這招對付沉迷電視、愛玩玩具的孩子頗顯效果,無論是先洗漱、還是先講故事,這些都是在做好睡前準備,至少離孩子上床睡覺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錯誤的說法:"怎麼還不上床睡覺,再不去房間睡覺,明天禁止玩玩具、看電視,現在,馬上去睡覺,我都說幾遍了"?
*為什麼此舉不可取?因為這樣的說法是在威脅孩子,拿孩子最喜歡玩的玩具,最喜歡看的電視去威脅,這對於孩子來說只會起到反作用,我們不能完全阻止孩子玩玩具,也不能完全禁止孩子看電視,當這些做不到被孩子挑戰取勝的時候,後面將會遇到更多新的育兒難題。
情景二:當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時
正確的說法:"還有五分鐘我們就要出門了,你現在是要穿好衣服,還是把衣服拿在手裡呢"?
*給孩子一個選項,讓孩子意識到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是"穿好衣服"、還是"拿著衣服",都提醒著孩子五分鐘之後該幹嘛?實際上,很多時候孩子根本不知道他們在拖拉,或者只是認為"好玩"而已,這種選擇項育兒是提醒亦是催促,只不過是孩子能否欣然接受罷了。
錯誤的說法:"你怎麼做什麼事情都拖拖拉拉,你看看別的小朋友做事情是不是像你一樣墨跡,趕快走啦,再不走就要遲到趕不上車了"
*家長通常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是焦躁的,而孩子感受到這種焦躁的時候,內心也是焦躁、甚至委屈,有些孩子大概已經開始掉眼淚了,結果沒有處理好孩子的拖拖拉拉,還會耽誤更多時間並且給孩子的內心帶來一次焦躁無措的經歷。
情景三:當孩子說"我不要"時
正確的說法:"你可以說"我不要",但是我想知道拒絕的原因是什麼,可以告訴我嗎"?
*當熊孩子說"我不要"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生氣惱怒,但此刻除了知道"我不要"的背後原因,做任何教育都是浪費時間、甚至是在破壞親子關係。世間萬物,凡是都是有因必有果,想要孩子從"我不要"到欣然接受,背後的排斥原因的疏解,就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法。
錯誤的說法:"你為什麼這樣不聽話,我這都是為你好,從來沒見過像你這麼犟的孩子"
*這個時候,雖然孩子對"犟"不怎麼理解,但是從語氣裡完全可以聽出是不好的標籤,對付孩子的"熊"想要硬碰硬,最後只能兩敗俱傷,達不到教育孩子目的不說,還會影響家庭的親子關係,今後所遇的育兒難題也越隨之越來越多。
情景四:當孩子用"哭"威脅時
正確的做法:"如果你不哭,我可以幫你一起解決問題,但你能告訴我為什麼要哭嗎"
*哭,通常就是孩子用來威脅父母,希望以此來達到自身目的,但是哭不能解決問題,而父母此刻的發火和批評,也完全不能解決孩子的威脅。讓孩子說出哭的目的,實際上就是對某某事物達不到或者不滿,當孩子道出原因之後,他以"哭"的威脅解除了,但父母還需要遵守諾言,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哭鬧背後原因。
錯誤的做法:"哭什麼哭?你一天除了哭還會做什麼?哭能解決問題嗎"
當孩子哭的時候,說明他要尋求幫助,而父母對哭的冷漠和批評,只會讓孩子哭勢更兇一些,而後者則是包含著滿滿的委屈。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嫌麻煩和吵鬧,就算是赤裸裸的威脅,也需要心平氣和地溝通解決問題,因為沒有溝通連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機會都沒有。
情景五:當孩子拒絕分享時
正確的做法:"如果你把手裡的棒棒糖分我一顆,我一會吃冰激凌的時候,就會分享給你一個"
*每一個孩子都有極強的佔有慾,他不不喜歡媽媽抱別人,也不喜歡把自己的心愛玩具分享給別人,但是從教育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不懂得分享就不會體驗、更不會得到太多,最後只能在狹窄的空間裡做著井底之蛙,而引誘孩子分享的最佳方式,就是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樂趣,感受到分享帶來的更多收穫。
錯誤的做法:"乖,你給他玩一會,我一會再給你買個更大、更好的玩具"
這句話,在孩子不分享的情景裡經常出現,但是有幾個家長真正實現了呢?不管承諾能不能實現,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是錯誤。不實現承諾會降低在孩子心中的誠信度,實現承諾假以時日孩子會利用"不分享"要挾更多東西,最重要的是這些教育只會加深孩子的自私。
總體來說,優秀的孩子是靠"養"出來的,其中包含好習慣、良好的溝通方式,還有對孩子的接受和欣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