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科學理論,太極拳為什麼要轉圈圈?太極拳如何“打人”?

世間技擊之法,最神奇的莫過於中國武術,而中國武術裡,最神秘的又莫過於太極拳。長久以來圍繞太極拳的最多問題就是“太極拳真的有那麼神嗎?”“那麼慢真的能打人嗎?”“四兩撥千斤是真的嗎?”彷彿它就可以無視力學原理,讓牛頓哭暈在廁所一般。其實,太極拳的一些看似神奇的地方也可以用簡潔的科學道理來解釋。

比如對方右拳襲來,理論上我們可以一手接住他手腕,一手推他右肘的反曲方向,形成—個省力槓桿使他跌倒。但這是經典的解剖學理論,它認為人體的每塊骨頭之間是各自為戰,也就是說每一個骨槓桿的運動都有特定的起止點。而實際上人體的運動要複雜得多:相鄰的運動偶會被緻密的結締組織“筋膜”連線到一起,組成長長的運動鏈。

太極拳的科學理論,太極拳為什麼要轉圈圈?太極拳如何“打人”?

太極拳正是一種注重整體性的武術。在我們舉例的那種情況中,由於運動鏈很長,對方的阻力臂也就變長,省力槓桿反而會變成費力槓桿。所以除了小臂的小槓桿之外,還要注意到人體的大槓桿,用身法侵入對手的立足點,把他的整個身體變成你的動力臂,這樣再扳倒他就不是難事了。

可是太極為什麼老是要轉圈圈呢?這是為了讓你適應螺旋式的運動。推一根圓柱,你會覺得很堅實,但如果這個圓柱能像滾筒一樣轉動,你再推的時候就很難找到著力點了。因為旋轉把力化解掉了。再拿出一根螺釘擰進螺母,你會發現它不光要平面旋轉,還要向頂端推進。這正是太極拳的另一個運動要素:螺旋地攻防。

陳式太極拳裡管這種運動叫做“纏絲勁”,說“運勁如抽絲”,所以外人看來肢體總是像是擰毛巾一樣擰來擰去。它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透過旋轉化解來力,讓對方好像開進漩渦的小船一樣暈頭轉向,說翻就翻;二是透過統一的旋轉,把四肢軀幹“節節貫串”起來,讓進攻和後退更穩定。它的原理很像槍械的“膛線”,在這種槍管內壁的螺旋槽發明之前,子彈在槍管裡缺少旋轉的過程,出膛後很容易跑偏。

太極拳的科學理論,太極拳為什麼要轉圈圈?太極拳如何“打人”?

另外,還記得我們上文說的筋膜嗎?筋膜鏈的存在除了把人“拎”成一個整體之外,還會給人體造成另外一些限制,比如你更難給自己的後背撓癢癢,繃直雙腿掌心更難碰到地面了。實際上,由於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筋膜不斷被擰轉、拉伸,很容易產生所謂的“氣感”,比如手指麻麻的,掌心彷彿有氣流,好像你天賦異稟神功將成——其實那只是筋膜的運動超出你平常習慣的範圍而產生的感覺罷了。

當然,人體的槓桿有強大的肌群保護,自帶動力,也不是我們紙上談兵隨隨便便就能扳倒的。這就需要讓對手用自己的動力破壞自己的平衡——就是所謂的“借力打力”。而對於人體,慣性和重心結合起來才有意義,需要你運用“身法”來搶佔對方的中線。當然,這裡所指的重心比物理題裡那種重心要複雜很多,不是一個概念,人體的重心一直處於變動之中,這裡的破壞重心就是指超越對方保持平衡的臨界點。

練習太極拳時,你需要想像自己所有力量都是來源於大地對你的支撐力,以及腳和大地之間的摩擦力。比如有人來推你的手臂,你需要穩穩地踩在地上,其他所有的部位保持放鬆,用支撐力和摩擦力保持自己不被推倒,而不是胳膊用力去對抗。

在爬行動物之後,鳥類和哺乳類行走一般都是往後刨,所謂“豬往前拱,雞往後刨,各有各的道”,但人類自從直立行走,往後刨的勁就不明顯了,很多人都是透過腳抬起放下實現行走,只有在跑步的時候,蹬地的力道才體現出來。太極拳的步伐要求腳蹬地把身體往前送,有違背日常習慣的一面,但也是為了強化對地面支撐力、摩擦力的感知。這樣,在對戰時才能有意識藉助大地,讓自己的力量最大化地發揮出來。

太極拳的科學理論,太極拳為什麼要轉圈圈?太極拳如何“打人”?

太極拳打人,也無非是釋放動能的過程。但是太極拳講勁而不講力,更有用意不用力之說,其實就是在意識的支配下,把力有機地配合在一起,形成所謂“整勁”的過程。而這種勁力作用在人體身上,時機合適,角度正確,就有足夠多的時間來在對方身上釋放動能,形成所謂“透勁”,對方會感到一種比他的預判更深的痛苦,所謂的“內力”也就是這個意思。

反之,如果擊打的時機不合適,不僅作用效率低,自己反而會受其所傷。比如初練拳擊的人,如果不把手腕的保護措施做好,盲目擊打圓滾滾的拳擊沙袋,就會把自己的手腕挫傷。因此太極拳雖然看起來慢慢悠悠,但那是一種練習把勁力整合在一起的訓練方式,並且快慢是次要的,在作戰的時候速度還是要以時機為標準。

不過,過於簡單的力學原理只能對太極拳做一些淺顯的解釋,因為人體的結構非常複雜,有軟有硬,能跑能跳,要想解開太極拳全部神奇的奧秘,還要藉助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的知識才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22 字。

轉載請註明: 太極拳的科學理論,太極拳為什麼要轉圈圈?太極拳如何“打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