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兜媽愛叨叨
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作為家長,最驕傲和自豪的事情應該就是自己的孩子取得了突出的榮耀和成績。
拿我自己舉例子,每當小小兜回家告訴我們,今天幼兒園的老師表揚他了,或者是獎勵了他一朵小紅花,我和兜爸都會表現得比小小兜還開心。
教育孩子,就像栽培一株小樹。而孩子取得的成績,就像小樹上綻開的小小花朵,令種樹的家長倍有成就感。
可是,自家鬱鬱蔥蔥的小樹明明光芒四射,怎麼有的時候在外面,卻被“人為”遮蓋了光芒呢?
孩子各方面表現都很突出,老師卻刻意打壓?網友:想太多
前段時間,兜媽看到一個焦急的學生家長,在網上釋出求助資訊:
“女兒上三年級了,明明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優秀和突出,可老師一直壓制孩子不讓孩子有表現的機會,作為家長我該怎麼辦?”
這位家長的問題其實並非個例,就在兜媽身邊,都有不少朋友有著同樣的問題。
有位朋友是這麼跟兜媽說的:
“有次家長開放日,我去旁聽女兒的課,發現女兒上課特別認真聽講,也特別積極,老師一提問,她就立馬舉手要回答問題。”
“我本來覺得很開心,也很驕傲和自豪自己的女兒能夠這麼優秀。可是女兒每次都把手舉得那麼高,
老師卻經常像沒看見一樣,基本上舉十次手,女兒只有機會站起來回答一次。”
“那天到後來,我再看到女兒高高舉起小手,眼睛亮晶晶看著老師的樣子,都開始覺得心疼了。
明明孩子聽得很認真,回答問題也沒有出錯,為什麼老師就是不給她機會呢?”
而在網上這位家長問出的一模一樣的問題下,有不少網友都留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想太多了,現在大部分學校都規定老師不能收禮,再說老師吃飽了撐的嘛,要打壓你家孩子?”
“所有的家長都覺得自己家孩子最優秀,可是實際情況不一定是這樣,建議家長放平心態,不要太刻意地去看待這件事情。”
“我小的時候遇到過這種刻意打壓學生的壞老師,不知道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
為什麼老師會“刻意”壓制表現突出的孩子?
有的網友認為老師沒打壓孩子,是家長想太多;有的網友認為老師有刻意打壓的嫌疑,是老師的問題。那麼,老師會如何解釋自己這麼做的原因呢?
剛好兜媽有一位親戚是從事小學教育的,兜媽就找了個機會,向她詢問了這個問題。
1. 老師有自己的教學節奏
兜媽這位親戚從事教育工作有十幾年了,也當了不少年班主任,對於小學教育瞭解得還是比較深入的。
對於兜媽提出的“老師刻意打壓孩子”的現象,這位老師表示,這是家長對老師的教學行為產生了理解誤區。
老師說,所有的班級上都會有一些特別樂於表現自己的孩子,這些孩子
雖然在課堂上表現得十分活躍,但有時也是不可控的,回答問題也很容易因為表達欲旺盛而佔用課堂時間。
每個老師上課時,都有自己的教學節奏,如果課堂上出現太多類似不可控的情況,老師的節奏就被打亂了。
2. 老師要給別的孩子機會
這位老師還說,老師有時“有意無視”那些積極又優秀的孩子,是為了兼顧更多的學生,給每一個孩子參與到課程中的機會。
提問這個行為出現在課堂上,主要是老師為了檢查孩子們的理解情況,同時幫助孩子們鞏固學到的知識。有的時候,提問也可以拉回開小差的孩子們的注意力。
為了兼顧整個班級,老師的問題都是有難有易的,不同難度的題目,剛好為不同程度的孩子準備。如果老師只挑優秀的學生回答,就是對那些普通學生的不公平。
孩子舉手卻被無視,當遇老師“刻意”打壓,家長可做這3點
1. 放平心態,安慰和鼓勵孩子
透過剛才的解釋,家長應該也能夠理解,老師出現所謂的“刻意打壓”孩子的行為,其本意一定不是孩子不夠優秀,或老師對孩子有什麼意見。
家長需要先放平自己的心態,再去安慰和鼓勵孩子,讓孩子不要因為老師一時的“忽視”而感到失落或傷心。
2. 當對老師存在疑問時,可與老師友好溝通
如果家長的確不能夠理解老師的行為,或者對老師的教學存在意見,可以透過友好溝通的方式向老師提出建議或是詢問。
相信只要建立在彼此理解基礎上的友好溝通,一定能夠幫助家長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3. 配合老師的教學計劃
在和老師進行溝通之後,家長還要記得配合老師的教學計劃,在家中也要督促孩子好好學習,鞏固好孩子的學習成果。
兜媽寄語
家長和老師目標一致,並且都為了孩子能夠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而不懈努力,本應是在同一戰線上相互合作的“戰友”,卻往往因為一些小的問題引起誤會,產生摩擦。
當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式產生質疑時,切記不要上來就對著老師興師問罪。友好的溝通是解決問題效率最高的方式,也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摩擦。
在每個家長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優秀的。而作為老師,則需要對自己班級的每一個孩子一視同仁,公正對待。從這個角度來說,雙方存在分歧,但也應互相理解。
各位寶爸寶媽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又會選擇如何解決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