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一除,百病皆無!一個5味藥的方子,除寒溼祛邪風,疾病遠離

以和為貴不止是人際關係準則,健康的身體更不可缺少。但風寒暑溼燥這些邪氣,就像一個社會里總要跳出來的壞人,要麼單幹,要麼群體作案,破壞人體的和氣。

寒溼協同作案的物件常常是陽虛者,作案的地點不一,脾胃,關節,腰椎,肩周,甚至面部都可能被其盯上。人體正常津液過量,就成了溼,尤其關節部位,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這個囊和腔,就像窪地,多餘的溼氣容易流到這裡集聚,時間久了就像一口不流動的池塘,容易滋生細菌,形成關節炎。

溼氣一除,百病皆無!一個5味藥的方子,除寒溼祛邪風,疾病遠離

若這些溼氣與寒結為同盟,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這些溼氣便有了凝固形態,阻擋氣血執行,若再氣虛不能運血,便可導致關節疼痛劇烈,屈伸活動不利。由於寒溼致病常常離不了風邪扇風,故而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腰椎骨質增生證、坐骨神經炎,腳氣疼痛這些與風寒溼有關的病症都可發生,甚至還可導致面部經絡痺阻,引起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經痛等。

烏頭湯

,出自《金匱要略》。具有補氣養血,溫經散寒,除溼宣痺之功。主治寒溼痺阻關節證。以骨節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潤,脈沉弦或沉緊為辨證。

組成:

麻黃、芍藥、黃芪、炙甘草各9克,川烏6克。

1

寒溼是陰邪,需用陽來化。麻黃通陽,黃芪昇陽。

麻黃去根節的莖發汗,根節斂汗。本方是麻黃莖。其生長在西北寒涼乾燥之地,味苦應燥,性溫耐寒。叢生的莖辛香,直立往上而通陽。且莖中空有節,如人四肢骨節,可療骨節病變。中空,力氣便易用在表面,故能入肺宣通陽氣,除惡寒而祛風,使水溼從毛竅外散。同時,中空之形,亦能宣暢氣機,通調水道,將水溼從膀胱利出去。黃芪辛散溫通,既能入肺固皮毛,又能入脾固肌肉,且能升清脾陽,益氣固表,需要發汗就助人發汗,需要止汗就讓汗站住別跑。汗為津液,所以黃芪上能升清,下能利水退腫。麻黃與黃芪一個通陽,一個昇陽,且均入肺通利肺氣,通調水道,共同除溼,宣通痺阻。

溼氣一除,百病皆無!一個5味藥的方子,除寒溼祛邪風,疾病遠離

2

溼因何而生?

當然是脾胃,主管運化的脾一旦運化不力,積滯之水谷精華難以進入下一站,便成為溼氣這個病態物質東遊西蕩。而脾胃所主的運化,是需要血來推動的。芍藥之苦酸微寒,柔肝養血,可助脾胃把水谷精微物質轉化成血,由此和中止痛。芍藥起到血藥的作用,而性味甘溫,通行十二經的灸甘草,對於健脾益氣不遺餘力,可作為氣藥推動芍藥養陰血,入肝入脾養筋脈,堅筋骨,長肌肉,除骨間疼痛等。

二者的結合,被仲景大醫點名為芍藥甘草湯,用治筋脈失去濡養引起腿抽筋,及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但真正的氣藥大王,當然是黃芪,其益氣固表,利水消腫的本事,可助芍藥與灸甘草的合作更上一層樓,利血養筋,除溼堅骨。同時,黃芪之固表、白芍之養肝陰,炙甘草之健脾益氣,可牽制麻黃辛散引起的興奮,穩穩當當祛風除溼,散寒止痛。

3

頑疾需得深挖,誰能挖出骨頭裡的風寒溼?

川烏,是四川烏頭的母根,附子是附生於母根旁的子根。母根既能遮風雨,祛風除溼,又辛熱燥烈有脾氣,入於心肝腎脾散寒止痛,無論經絡臟腑之寒均能去。而子根是小棉襖,溫裡功效一流。可謂中藥中的名門望族。本方是川烏出場,川烏有毒,但正如怪人需得怪人治,一些頑疾不下猛藥,它還得瑟得緊呢!

所以烏頭入藥並不罕見,僅《金匱要略》就有烏頭煎,烏頭桂枝湯,烏頭赤石脂丸等多首經方。治病時,川烏動作迅捷,一通操作猛如虎,直達十二經絡,入於關節腠理,挖出其內風寒溼,尤其是寒溼。風寒溼痺偏於寒溼,引起氣血瘀滯,以致身重而痛,四肢拘攣抽搐,肢體酸楚麻木等症,用川烏祛風散寒止痛,單用即有效。

有人擔心川烏太過燥烈,芍藥之陰柔和緩可拉一拉。川烏辛熱耗氣,黃芪可補氣。共同形成既補又通還養血之局面。而烏頭之炮製用白蜜煎,不僅解烏頭毒,還可讓其性味功效得以透出,達到使大力又不傷正之功。

溼氣一除,百病皆無!一個5味藥的方子,除寒溼祛邪風,疾病遠離

白蜜通常是槐花蜜,煎的方式,是將川烏用文火炒熱後,傾倒入槐花蜜中,拌炒至蜜全部是黃色便可。所有的操作,都在川烏集中精力挖出風寒溼之瘀,祛除留存或潛伏的頑疾時達到頂峰。共同除寒溼且祛風,讓體內正氣和氣佔上風,治多種痛。這就像一場直播,幕後有一大群為主播服務的團隊。

烏頭湯服法:服140毫升,不起效,全部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50 字。

轉載請註明: 溼氣一除,百病皆無!一個5味藥的方子,除寒溼祛邪風,疾病遠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