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醫養生主認為把覺睡好其養生功效勝過服用人參,睡覺的保健作用真有這麼強嗎?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下,為什麼要睡好覺~
古時無鍾,夜間就用更鼓報時,從黃昏起(相當於現今的19點),直到平旦(凌晨五點),將一夜分為五更。五更正是人休息的時候,所以俗語說“吃人參不如睡五更”。人參不是人人可吃,夜間的睡眠卻是人的生理需要,可見俗語頗有些道理。古人有詩曰:“夏新絹衣,秋新米飯。安穩眠睡,直千直萬。”直道安穩睡眠的寶貴。前人亦有“千金難得買酣睡”、“不覓仙方覓睡方”的箴言。
夜間睡眠對人究竟有什麼重要之處呢?清人李漁在其《閒情偶寄·頤養部》對此說得更為透徹:“養生之訣,當以善睡居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壯筋。”結合現代研究來看,主要有兩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睡眠是人對晝夜節律的一種生理適應。自然界由於一天的陰陽消長變化,從而形成了白晝陽氣盛與黑夜陽氣藏的特點,同樣地,人體在長時間的適應自然過程中,形成了與之相似的白晝清醒,夜晚昏沉乃至睡眠的生理節律。
所以《黃帝內經·靈樞·口問》中說:“(夜晚)陽氣盡而陰氣盛則目瞑。”這是人適應自然的生理需要,有著嚴格的節律性。
其次,從現代醫學來看,睡眠對人體極為重要,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保護大腦,恢復精力;增強免疫力;促進生長髮育;延緩衰老,促進心理健康;還有利於美容。睡眠時人的基礎代謝率下降,能有效恢復體力。睡眠還能增強機體產生抗體的能力,從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同時,睡眠與兒童生長髮育密切相關,嬰幼兒在出生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大腦持續發育,這個過程離不開睡眠。近年來的許多調查研究發現,長壽老人多有一個良好正常的睡眠,提示睡眠與長壽也有很大的聯絡,正如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所說:“燈用小炷,節愛精神。”睡眠充足的人,就像那用小炷的燈一樣,能更長久地燃燒。
那麼,夜間什麼時候入睡最好呢?這個時間古今略有不同,古人娛樂活動較少,照明措施並不發達,所以起更,也就是19點的時候,已經開始準備睡眠了,直到21點的時候,多數已經上床就寢。然而對於現代人,由於工作關係,19點的時候只是晚飯時間,再考慮現代娛樂方式的豐富和照明對人體節律的影響,一般21點開始準備睡眠,22點至23點就寢較佳,至晚不能超過0點,否則有損健康。
“睡五更”對人體恢復功能的正常發揮,還要取決於睡眠質量的好壞。一般上床半小時內能入睡,都算正常。整個睡眠過程要能夠保持一定的深度,夢少或者自感無夢,同時成人睡眠時間要保證6至8小時。最後,第二天醒來沒有睏倦疲憊感,感覺睡眠能有效恢復體力和精力。能滿足這些條件,就是一個好的睡眠。
可見,夜間睡眠不僅是人恢復一天疲勞的主要途徑,更是一味有益身心健康的滋補品,是抵禦疾病的一道防線,是延年益壽的一種靈丹妙藥,其效勝過人參多矣!
菊花酒,隱逸心
以秋的落寞感懷自憐,與菊的品格對照相勉,用酒的迷離舒懷排遣,這大約才是歷代文人雅士偏好菊酒的原因。
九九重陽,重陽之後,陽數已極,沉寒漸盛。百花凋悴之時,菊華始發。
重陽時常有菊展,年少時去過幾次。殘存的印象中,是雜沓的人腳和連篇累牘的花盆,每個盆中都是孑然的一枝,頭重腳輕地頂著碩大的花盤,有著稀奇古怪的花絲和斑斕的花色。記憶中沒有美感,隱隱還生出對矯揉造作的排斥與厭惡。直到有一天,看過了山野裡的花海,讀過了陶淵明的菊酒詩,才慢慢知道,其實我是喜歡菊花的,喜歡那一朵一簇或是一片,寒霜之後,仍是翠葉明花,暢達地舒展于山野籬陌的秋陽之下。
越瞭解菊花,便越能體味它天生就有的高潔之氣、不羈之心。菊春生夏茂,秋華冬實,不與百花爭春,即使西風凜烈,花期之後也只枯萎枝頭,從不任風吹零,“寧可枝頭抱香死,不隨黃葉舞秋風”,這不懼風霜、不隨流俗的一身傲骨,雖死猶存。這不屑於爭,燭照了君子坦蕩,不趨時附勢的獨立品格。也難怪“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如此愛菊了。
清逸脫俗之人,難免孤獨寂寞,所以他愛菊,也愛酒,以菊明志,以酒釋情。“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每年晚秋重陽,恰如人生遲暮,自然生出更多感懷,便每每擷花投酒,醉以忘憂,這大約便是他菊酒風流的由來。
當然飲用菊花酒,不單可以舒懷慰情,也能養生延壽,陶氏植菊採菊食菊飲菊,也有這一層的原因。菊花在《神農本草經》中就已位列上品,可常服久服,能“利血氣”,“耐老延年”,加上花時花期正合敬老尊老的重陽,菊花酒與重陽節,便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這是東晉葛洪在《西京雜記》中的描述,書中還專門摘錄了菊花酒的製法,“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以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
彼時釀酒技術粗陋,酒精度數不高,製備正宗的菊花酒需要一年的時間,不似元、明之後僅需一夜——“取花二斤,擇淨入醅內攪勻,次早則香味清洌”。其實不論如何在釀造中以花串香,品咂求醉的要妙終歸不在菊酒於舌尖的馥郁,而在花、酒、物候相投的意境之中。以秋的落寞感懷自憐,與菊的品格對照相勉,用酒的迷離舒懷排遣,這大約才是歷代文人雅士偏愛菊酒的原因。
當初“性本愛丘山”的菊酒翁,大小也是縣團級的幹部,只是恥於“束帶”迎督郵,厭於折腰事權貴,於是掛冠授印而去。他在而立之年入仕,宦海沉浮十二載,決絕之前,想必也多有得失掙扎,只是最後澄明一念,參透了人生,於是脫了樊籠,復返自然。從此築籬培菊,掇花泛酒,寄情山野,執守本心,這才有了流芳後世的東籬風致,菊花酒也因此附著了魏晉名士的隱逸之心。
重陽菊酒,不同於溫潤暖香的中秋桂酒,帶著深秋清冽的疏離之意,一如登高遠望時,看到青壯的自己無可挽回地漸行漸遠,突然通透了人生意義。於是舉杯,揮別,歸於林泉。
那一年的陶潛,四十二歲。
結語:傳統養生以其獨特的魅力誘惑著我們,即使現在科技再發達,但是一些真理性的養生知識卻一直受我們的喜愛和追捧。(文章原載於《養生雜誌》,刊期:2012.10,作者:胡鵬,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