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葉多不同,端午齊飄香

五月端午至,粽葉清香飄滿屋。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這一天最重要的飲食習俗便是吃粽子。粽葉是製作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由於各地氣候條件不同,使用的粽葉也大不相同,例如北方用蘆葦葉,南方用箬葉,還有的地區用芭蕉葉、柊葉等等。

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粽葉家族,你瞭解嗎?

蘆葦葉

粽葉多不同,端午齊飄香

用蘆葦葉包好的粽子,形狀呈長圓錐形。 新京報記者 劉歡 攝

蘆葦葉是北方大部分地區常用的粽葉。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蘆葦的葉子,生在淺水裡,莖中空,可造紙、編席等。蘆葦葉形狀較窄,需要幾片葉子疊加包粽子,一般做出來的粽子是圓錐形,適合北方地區的人們包紅棗粽、豆子粽等,煮好後的粽子有蘆葦葉的清香。

箬(ruò)葉

粽葉多不同,端午齊飄香

用熱水燙過後待包粽子的箬葉。 新京報記者 劉歡 攝

箬葉也叫箬竹葉,常見於南方地區,屬於禾本科箬竹屬植物,同屬植物中有好幾種葉子都可以充當粽葉這一角色。

南方大部分地方的竹葉粽就是用它來做,有淡淡的竹葉芳香,常被用來做鮮肉粽、雜糧粽等小粽,其顏色鮮綠,一般被包成四面體,煮熟後清香宜人。

柊(zhōng)葉

粽葉多不同,端午齊飄香

柊葉包成的粽子。 圖/IC photo

柊葉,屬竹芋科,種植於南方地區,葉片寬大,酷似縮小的芭蕉葉。在兩廣地區的人們,早就有用柊葉包粽子的習俗,著名的肇慶蒸粽便是用它包的。

包粽子的時候,要把柊葉用熱水燙一下,增加其韌性和柔軟度,這樣包出來的粽子粽葉不會爛。

槲(hú)葉

粽葉多不同,端午齊飄香

槲葉疊加包粽子。 圖/IC photo

槲葉,是槲樹的葉子,殼鬥科櫟屬落葉喬木,在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有種植,槲葉味道清香。

由於其葉子寬小,這種葉子得反覆搓洗,用開水燙一遍,把幾張葉子相互疊加包粽子,常見的是包裹成長條形狀的粽子。

芭蕉葉

芭蕉葉就是香蕉樹的葉子,除了可以給鐵扇公主做芭蕉扇,還能用來包粽子。在熱帶地區,包粽子時先把芭蕉葉剪成大小一致的正方形,清洗乾淨後再放入沸水中煮片刻,晾涼後就可以用了。

用芭蕉葉包出的粽子大多是長條形的,裡面的餡料也是大塊的,有的人家會放整根的臘腸,巴掌長的五花肉或2個鹹蛋黃等,吃起來十分滿足。

露兜葉

粽葉多不同,端午齊飄香

用露兜葉包好的粽子。 新京報記者 劉歡 攝

露兜樹是生長在南方海邊沙地上的一種植物,葉片細長厚實,兩側有尖刺。這種樹葉有獨特的清香,當地人用來包粽子。

不過,用露兜葉包粽子需要處理掉葉片表面的刺,曬乾至脫水變軟、摩擦讓葉片變得平滑,最後蒸煮至變色才可以用。用露兜葉包粽子的整個過程非常繁瑣,但包出的粽子很好看,有編織出的各種花紋,拿到手裡彷彿一件工藝品。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楊許麗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30 字。

轉載請註明: 粽葉多不同,端午齊飄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