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長壽有三不,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

由 睢風娥 釋出於 健康

規律作息有益身心健康,這是古往今來的共識。在現代,很多人沉迷於燈紅酒綠之間,多數作息紊亂。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人們很容易就能獲知準確的時間,要想按時作息其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那麼在古代,如果要按時作息,要怎麼辦呢?最為人熟知的便是打更報時制度。

古人把夜晚時間從七點入夜到五點天明分為五更。所謂“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七點到九點為一更,也叫“落更”,夜幕降臨,開始進入黑夜。若是有更夫,這時我們便能聽到電視中最常聽到的那句“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九點到十一點為二更,這時候很多人開始陸續上床睡覺了,若是有更夫則會喊“關門關窗,防偷防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為三更,“三更半夜”說的就是這個時候了;一點到三點為四更,這是一天中氣溫最低最冷的時候;三點到五點為五更,公雞開始打鳴,天要亮了。

老話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說的就是人在一更時不宜進食,在三更時不宜行夫妻之事,在五更時不宜動氣。

睡前不宜吃太飽,這也算是我們的共識,吃太多不消化,睡不著人也難受。古人也常有過午不食的說法。當然,過午不食的原因也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當時物質短缺,要節約糧食。

三更時分,人剛剛睡下,身體慢慢進入睡眠期,處於一種很疲倦的狀態。應該好好休息,不宜貪念美色。如果這時候行房,身體會興奮不利於睡眠,第二天也會容易精神不振,影響一天的勞動生活。

五更時分不宜置氣,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要有一份好心情。

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如果能做到,必然延年益壽,長命百歲。只是現在人不知有多少,都被酒色財氣掏空了身體。實在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