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些能夠治療小兒腹瀉的偏方
多數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腹瀉的情況,這也是小兒最容易出現的一種症狀,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對這種疾病做好預防工作,在預防的同時家長還可以瞭解一些偏方以備不時之需,今天就請專家為我們介紹一些能夠治療小兒腹瀉的偏方。
1)去積消食法:按“傷食宜消”法則,臨床上對傷食瀉多采用去積消食法。常用消食藥品如山楂、雞內金、神曲、麥芽、谷芽等。若乳積或魚肉積滯者,應重用山楂、雞內金;由穀類致積者,重用麥芽、谷芽;若積滯原因不明,而伴腹脹,應選用神曲、厚朴。
2)導滯攻下法:按“實則瀉之”法則,臨床上對實積可用導滯攻下法。常用導瀉藥品如大黃、枳實等。
3)清熱利溼法:由於外感暑邪、內蘊溼熱引起腹瀉,按“熱則清之”法則,可採用清熱利溼法。常用清熱藥物如葛根、黃芩、黃連、銀花、連翹、白頭翁、馬齒莧、魚腥草、鐵莧菜等。因這類藥物具有消炎、利尿、抗感染的作用,故臨床上多用於感染性腹瀉。
4)溫中祛寒法:因寒冷引起腹瀉,按“寒者溫之”的法則,應採用溫中祛寒法。常用藥物如干姜、附子、吳茱萸、肉豆蔻等。
5)健脾益氣法:久瀉必虛,按“虛者補之”的法則,常用健脾益氣法。常用藥物如炒白朮、懷山藥、茯苓、炒扁豆、芡實、蓮肉、黨參、黃芪、炙草等。
6)利水滲溼法:“溼勝則濡瀉”,中醫治療腹瀉重視調中分利,常採用利水滲溼法。常用利水滲溼藥物如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等。
7)澀腸止瀉法:久瀉腸滑不止,按“滑需固澀”法則,可採用澀腸止瀉法。常用固澀藥物如訶子、赤石脂、石榴皮、烏梅、罌粟殼等。
8)行氣消脹法:腹瀉出現腸胃氣滯,腹脘脹滿時,應採用行氣消脹法,常用理氣藥物如陳皮、木香、厚朴、砂仁、枳殼等。
9)養陰清熱法:洩瀉日久,津液虧損,出現傷陰證候時,宜採用養陰清熱法。常用養陰清熱藥物如西洋參、沙參、元參、石斛、烏梅、杭芍等。
10)扶陽固攝法:洩瀉日久,陽氣衰微,出現傷陽證候時,宜扶陽固攝。常用扶陽藥物如附子、乾薑、肉桂、補骨脂、益智仁等。
幼兒腹瀉如何鑑別診斷
.桿菌痢疾嬰兒痢疾表現多不典型。常無膿血便,臨床呈一般腹瀉的表現,較難鑑別。應注意流行情況,常能問出接觸史。排便前常哭鬧,顯示裡急後重。仔細觀察可見患兒大便頻繁,但每次量不多,有時可見水樣便糞質中混有膿血,鏡下有較多膿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而大腸桿菌腸炎每次便量多,一部分每次可達20ml以上,大便中粘液常見,但極少稠膿,偶有少數白細胞與紅細胞,應培養鑑別。
.嬰兒出血性腸炎起病與大腸桿菌腸炎無異,但治療後腹瀉不止且病情加重,腹脹較重,高熱、頻繁嘔吐,重者吐咖啡樣物。大便早期呈水樣,潛血試驗陰性,以後出現典型的暗紅色果醬樣大便。脫水重,可早期出現休克。中毒症狀重者可昏迷、驚厥。
.“生理性腹瀉”滲出性體質小兒可生後不久即開始排黃綠色稀便,大便次數多,但不吐,食慾好,體重增加正常。到新增輔食後,大便自然恢復正常。
家向我們介紹了多種在生活中能夠治療小兒腹瀉的偏方,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家長可以透過這些偏方對孩子進行治療,以便幫助孩子早日康復,此外,家長還要了解診斷嬰幼兒腹瀉的方法,以便能夠了解誘發這種疾病的原因,對這些原因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