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隔代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孫子輩的疼愛,有時候讓父母一輩都羨慕不已。近日,青海海南州的蘆女士在社交平臺分享的一段名為“姥姥為小外孫縫製觸控本”的影片,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和共鳴,影片裡蘆女士分享了姥姥為小外孫親手縫製的觸控本。
據蘆女士介紹,觸控本里面所有用到的材料都是自家寶寶從3個月以後每天都要觸控、玩的東西,有氣球、海綿、塑膠泡沫墊、紗巾、羽毛、乾花等等,棕色的外皮是專門做手工用的織布。小寶寶現在已經快10個月了,不喜歡玩這些東西了,家裡放不下就準備清理掉。於是姥姥決定把這些東西剪裁好裝訂成冊,留作紀念,記錄寶寶的成長,另一方面也寄託了姥姥對孩子的祝福。
看完蘆女士的分享,網友紛紛評論:“好用心的姥姥,好有愛,很時尚的書本”,“滿滿的愛意,幸福的寶寶”,“好有愛的觸控本”。
看完不得不感嘆,這位姥姥不僅有愛還心細手巧,相信這個寶寶一定很幸福。不過看到這裡可能很多家長對蘆女士分享觸控本會比較陌生,看裡面五花八門的東西更是不知道有何作用。
其實這些東西都是給寶寶做觸感訓練用的道具,那麼什麼是觸感訓練,對寶寶又有什麼作用呢?
一、什麼是觸感訓練
皮膚觸覺感受器接觸機械刺激產生的感覺,稱為觸覺感應,觸感中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皮膚,以及聲音這五種。
透過觸控和撫摸練習,使孩子們在周圍的環境中尋找類似的感受和體驗,從而不斷完善自己,這個過程就是觸感訓練。
二、觸感訓練的好處
觸感訓練可以讓孩子在“觸控”中不斷完善自己,不僅能提高孩子辨別各種漸趨相似卻略有不同的觸覺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孩子控制自己手腳的協調、眼手協同合作能力能,促進寶寶的成長。同時,家長在陪寶寶做觸感遊戲的過程中,不斷加深親子感情,建立起親子依戀關係,有利於安撫寶寶的情緒,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三、在家就能玩的觸感小遊戲
1、撓癢癢
讓寶寶平躺在床上或者軟墊上,家長從寶寶的頸部開始撓癢癢,逐漸往下,到胸部、腋下、腹部、腳底等,一邊撓癢癢可以一邊問寶寶被撓的對應部位名稱,透過遊戲增強寶寶對身體各部位觸感的體驗。
遊戲的時候家長要注意根據寶寶的承受度控制力量,由輕到重,以寶寶接受為宜,注意不要睡前玩哦,以免寶寶太興奮睡不著。
2、毛毛蟲包裹
準備一條浴巾或者大布塊,讓寶寶躺著上面,慢慢的講寶寶包裹起來,注意鬆緊適度,太鬆寶寶沒有體驗感,太緊容易傷到寶寶。把寶寶整個包裹起來後,輕輕的按摩“毛毛蟲”全身,再慢慢的拉住毛巾往回滾,讓寶寶脫落毛巾,透過遊戲強化寶寶身體各部位的觸覺感受。
3、水氣球
提前準備好氣球,將水灌入氣球中,注意不要裝太大以免氣球破裂。讓寶寶用手、腳、身體等部位感受水球的柔軟觸感,可以把水球放在寶寶身上滾動等等,讓寶寶體會不同的觸感。還可以晃晃氣球,讓寶寶看看水球的內部產生的氣泡,透過遊戲鍛鍊寶寶的手、腳、皮膚、眼睛等觸覺。
4、捏麵糰
家裡平時做水餃、包子等剩下的麵糰都可以是寶寶做觸感訓練的道具,給寶寶一團麵糰,讓寶寶自由發揮。不要刻意讓寶寶按照家長要求捏出什麼形狀,只要寶寶喜歡並且認真做,哪怕奇形怪狀家長也要多鼓勵表揚,主要的目的是要讓寶寶感受什麼叫“軟”。同理,除了麵糰,家長平時也可以帶寶寶到戶外玩沙土遊戲,充分發揮寶寶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5、手印畫
準備一些空白的各種材質、顏色的紙,如宣紙、A4紙、牛皮紙等,讓寶寶用雙手沾滿顏料直接在不同材質的紙上作畫,即可以看到不同紙張的不同效果,也可以讓寶寶獲得不同的觸感。
家長如果擔心寶寶誤食顏料,可以選擇用可食用的色素比較安全一些,還可以在顏料里加一些鹽等小顆粒物體,豐富寶寶手指末端的觸感,增強刺激感。
0-6歲是孩子觸感訓練的黃金時期,可以鍛鍊寶寶五官、手、腳、身體等各部位的觸感,鍛鍊寶寶的協調能力、平衡能力等。生活中的很多物品也可以是訓練的小道具,只要在保證寶寶安全的前提下,寶爸寶媽們可以放心讓寶寶放肆玩,在玩中快樂成長。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