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谷愛凌媽媽的教育方式#
過年走親戚,帶禮品是必須的。
親戚家有個三歲的女兒,指著我提的牛奶說:“媽媽,媽媽,這箱牛奶是莫斯利安!”
我聽了誇讚說:“這孩子‘真聰明’,一看包裝圖案就知道是莫斯利安。”
“他不是看圖案,他看的是上面的字。”朋友自豪地說。他現在已經認識兩百多個字呢! ”
“真聰明,真了不起!”我對孩子伸了個大拇哥。
當下的小孩子,都特別聰明,其聰明程度,常常出乎大人的想象。
但是,不少聰明的孩子,卻正是應了那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預言,上學以後,學習成績卻多不盡人意。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年級升高,越來越多的孩子學習成績呈下降趨勢。這個時候,不少家長會常常會聽到老師這樣的評價:“你家孩子很聰明,只是學習不夠努力!”
有些家長聽了不以為然,以為孩子年齡還小,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不努力,等到大了,知道學習了,自然會好起來的。
但大量的事實表明,孩子大了,並沒有如家長所願,學習努力起來,相反,到了初中、高中,是更不願學習、不努力、成績更差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條,都與家長從小對孩子常說的那句“寶寶真聰明”相關,是“聰明”害了孩子——
小孩子天生好奇,對什麼都感興趣,學做的事情很多,而且無論做什麼,都是“一學就會”。這其實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因為,孩子小時候,學什麼東西都是剛開始,都簡單得很。但家長從自己的眼光看去,那件事情卻很複雜,孩子小小年紀一學“會”,實在是“了不起”,常常以為是自己孩子聰明的緣故,因此,總把“寶寶真聰明”掛在嘴邊。
這本來沒有什麼不好。渴望讚美是人最深刻的本性之一,小孩子尤其如此。孩子某件事學得快,做得好,就該受到表揚。但問題是,家長表揚的時候應該知道,小孩子初學某件事,學會的只是皮毛,家長當引領孩子繼續深入、持續地學下去才行,也就是要培養起孩子持續學習所需要的專注力和努力。
但可惜的是,我們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聰明”,是隻看標,只是孩子在第一次做某件事情時,誇讚“寶寶真聰明”,孩子第二次或更多次數做同樣事情的時候,家長卻很少再表揚了。
此種情況下,孩子以為,他只有不斷學做“新事”才能得到大人的認可和表揚。這會使他們漸漸養成淺嘗輒止、見異思遷、專注力不強的壞習慣,不會堅持深入持續地將一件事情做好,將一種技能學精,更為了證明自己“聰明”,不斷地“做新事”,最後就是發展成大人“討厭”的調皮、搗蛋,甚至專門“搞破壞”來證明自己,引發大人注意。
因此,在“寶寶真聰明”誇讚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腦瓜不笨,很聰明,但卻都是小聰明,長大了,也不會將聰明用到學習上。
因為,學習這件事是一個長期的事,需要較強的專注力,需要不斷地努力。而這個時候,我們家長的關注點也變了,不是關注孩子新學會了多少東西,而是關注孩子考試的分數,盯住孩子的錯誤。10道題目,孩子做對了9道沒有受到表揚,卻揪住錯的那一道不放。此種情況下,孩子不但得不到表揚,還天天飽受打擊,他們當然就會越學越沒勁頭了,還何談什麼努力呢?
近日,北京冬奧會上,18歲的中國選手谷愛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比賽中,奪得金牌。
實際上,谷愛凌不僅會滑雪,還有許多愛好,比如跑步、騎馬、攀巖、籃球、鋼琴都是好手,而且文化課學習成績也極其優秀,17歲是,就以1580(1600滿分)的SAT(也就是美國的高考)成績,被世界排名第二的斯坦福大學錄取。
谷愛凌如此優秀,很多人都會把她和“聰明”一詞聯絡在一起。可是,谷愛凌自己在微博上卻說:“我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個笨小孩,沒有什麼天賦,只不過在堅持熱愛的事情上一直被家人鼓勵著。”
是的,谷愛凌如此優秀,與她從小受到家長的鼓勵有關。
谷愛凌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時說,對孩子,要少點表揚他們的聰明,多點表揚他們的努力。
谷愛凌媽媽說得沒錯,孩子需要表揚,但不是表揚他們的聰明,而是要表揚他們的努力。谷愛凌就是在被鼓勵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為世界滑雪冠軍,成長為一個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全能王”。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你表揚他們聰明,只會讓他們盲目地飄飄然起來,以為自己真的聰明,什麼事情不用努力就能做好;你表揚他們努力,卻會給他們注入繼續前進的力量,讓他們下決心將事情做得更好!
因此,家長表揚孩子,要做到“對事不對人”“讚美不阿諛”,表揚要具體,要側重過程和細節。對嬰幼兒,“寶寶真聰明”不是不可以說,而是要在後面為“聰明”新增上具體的“注角”。
例如——“寶寶自己就能用積木搭成房子了,真棒!”“寶寶上次搭的房子是平頂的,這次房頂是三角形的,是個城堡哎,寶寶想法真多啊!”“再來一次,好,再來一次,寶寶做得一次比一次好了,好,對,對,就是這樣,寶寶真厲害!”等等。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一句“寶寶真聰明,寶寶真棒”背後大有玄機。很多家長之所以只會說“寶寶真聰明”,是因為陪伴孩子時,只是“看孩子”,而沒有用心觀察孩子。
所謂“看孩子”,就是隻負責孩子的安全、生活、最多在孩子需要時提供幫助,並沒有刻意地去引導孩子有目的做某件事情,更沒有認真觀察孩子“做事”的過程和細節,因而,當孩子有了“成果”“成就”時,家長只能用那句萬能的“寶寶真聰明”來糊弄孩子了。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