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家孩子做作業、讀書總是要催三催四?
為什麼我家孩子上課總是開小差、睡覺呢?
為什麼孩子會厭學,不喜歡上學呢?
……
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對學習的熱情不高,日常寫作業就是為了應付差事,考得好差也無所謂……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學習上能發揮自己的潛力,可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卻常常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每當談到孩子們的學習問題,家長總是充滿疑問,孩子怎樣才能學習好?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該怎樣輔導他們?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造成的,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對學習沒有動力呢?
什麼是“學習力”?很多家長非常關注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績,其實提高的是“學習成果”,而非“學習力”,同時學業成績也並不等於學習成果,它也只是重多學習成果中的一個表現。“學習力”一詞最早由美國教授佛睿斯特於1965年提出,是人們獲取知識、分享知識、運用知識、創造知識的能力。咱們國內認為,學習力意味著將知識呈現、符號表徵、思維方法與價值意義轉化為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與驅動力,它們相互依存、互為表裡,從而使孩子不止學會、會學,還要樂學、好學。
通常認為學習力是對於知識及資訊的高效提取、整合、轉化、運用、再創造的能力,是解決問題、終身學習所具備的核心素質,主要包括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毅力、學習創新力、學習習慣力五個方面。其中,學習動力是前提、學習能力是方法、學習毅力是心理保障、學習創新力是智力支援。
學習動力表現在有明確的目標、興趣、動機、信心和理念,目標越大、興趣越濃、動機越強,動力就愈大,這是學習的動力源,是學生獲取知識與提高能力的前提。
學習能力是指來源於學習方法,主要包括記憶力、理解力、注意力、觀察力、判斷力、學習效率等,對知識的大範圍獲取、整合加工以及將知識付諸實踐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學習是否具有成效的關鍵,是學習創新力的堅實基礎。
學習毅力指有意志、專心、耐心和恆心的學習意志力,認識有多深,毅力有多強,學習就會有多持久,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實現學習目標的心理支援。
學習創新力是以想象力豐富、思維發散或集中、批判性反思等多路徑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學習力表現,為培養核心素養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援。
學習習慣力就是在不間斷的學習實踐中養成的那種自自然然表現出來的學習上的習性。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它便會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續下來,就像物理學中的慣性力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因而能提高學習效率”,是實現學習目標的必要條件。
學習力的這五個要素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疊加,互相促進,有機聯絡的整體,是人們自我學習、自我變革、自我超越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一個人的學習力,從學習結果的角度可以體現在這幾方面:
知識總量:學習內容的寬廣程度和開放程度。
知識質量: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學習效率和學習品質。
學習流量:學習的速度及吸納和擴充知識的能力。
知識增量:學習成果的創新程度以及學習者把知識轉化為價值的程度。
綜上所述,簡單來說,學習力就是把吸納知識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