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林敬)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承辦,北京中醫藥大學協辦的“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加快推進新時代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2月19日~2月20日在中國中醫科學院舉行。
兩院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等20餘位行業領軍人物圍繞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大問題、重大成果、重要進展、重大策略和重要舉措進行研討,交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做法經驗體會,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將影像、組學、AI賦能中醫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以《工程科學藝術添翼助力中醫中藥發展》為題,提出將影像、組學、AI賦能中醫藥的思考作為主要切入點,介紹了中醫診斷智慧化、中藥處方智慧化,並以團隊自主研發的“基於白睛眼象的亞健康及疾病輔助AI診斷系統”為例,介紹瞭如何透過“影像+AI”進行望目診病實現中醫診斷的智慧化;以團隊自主研發的“AI輔助的分子本草平臺”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藥創新方劑開發、抗COVID-19中藥方劑免疫調節為例,介紹瞭如何透過“組學+AI”進行善方治病實現中藥處方智慧化。他指出,中醫是健康中國的瑰寶,需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最終實現超越。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中醫基礎理論需要重構與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以《中醫基礎理論的重構與時代發展》為題,指出中醫理論是歷代醫家在與疾病鬥爭過程中不斷形成的知識體系,蘊藏著巨大的寶藏,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領與臨床實踐價值。中醫基礎理論因其自然科學的屬性,以及本身的發展規律,需要更好地重構與發展。
進入21世紀,隨著時代的變遷,中醫基礎理論研究面臨中醫主體思維削弱、理論與實踐的分離滯後、重大理論創新不足、與現代研究融合不足四大問題,嚴重阻礙中醫學的發展。同時,中醫學面臨著多學科交叉融合、科學環境語境變化、疾病譜變化的時代背景,更加需要加快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的重構。理論重構是中醫藥發展的必然程序,可透過保持主體思路,以複雜科學思維作為指導思想,理論的創新和延伸,詮釋與轉型,進行理論解讀等方法,實現理論重構,適應時代步伐,促進中醫藥重大理論的創新與轉化運用,不斷開闢中醫的新理論、新境界。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良:加大力度開發源於中醫藥的創新藥物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良以《中藥新藥開發的潛力與戰略思考》為題,指出中醫藥是創制原創藥物的重要資源,開發潛力巨大。世界上許多重磅藥物均源於開發中醫藥,如青蒿素、達菲、芬戈莫德等。我們必須加大力度開發源於中醫藥的創新藥物,站穩中醫藥創新科技及其產業高地,同時防範中醫藥原創理論及其臨床診療體系的開發價值被流失的風險。當代前沿生物技術(BT)+人工智慧等資訊科技(IT)等融合創新技術體系,特別適合於闡釋中醫藥防病治病的複雜原理,創制複方新藥、單體化合物新藥、組分藥物、複合成分新型藥物等,值得高度重視。
國醫大師翁維良:重點關注難治病診療思路的傳承
國醫大師翁維良以《新時代名老中醫傳承的創新發展》為題,針對如何增強傳承創新能力這一關乎中醫藥發展的重要問題,從傳承內容及方法兩方面展開授課內容。提出應以體現名老中醫診療經驗的優勢病例為切入點,重點關注難治病診療思路的傳承,應以長時醫案為抓手,總結整理第一手病歷資料,為多角度傳承提供豐富的原始資料支撐。在傳承方法方面,提出多輪驅動助力傳承創新,在充分做好原始資料積累的基礎上,多學科交叉,透過療效分析、處方挖掘、療程探索、獲益人群挖掘及機制探索等手段,臨床與科研緊密結合,多學科融合創新推進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名中醫吳以嶺:中醫理論創新轉化產生重大原創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名中醫吳以嶺以《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為題,介紹了中醫基礎理論創新指導臨床療效提高和新藥研發的實踐成果。脈絡學說是傳承創新中醫血脈理論而構建的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屬於中醫藥學術研究的原創成果。以脈絡學說核心內容營衛理論為指導的研究揭示了通絡保護微血管是治療心腦(糖)腎臨床重大疾病共性機制,保護微血管EC是解決微血管病變難題的核心機制,取得了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重大突破。
脈絡學說指導研製的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解決了動脈粥樣硬化、急性心梗無再流、室早伴心功能不全、竇緩伴早搏及慢性心衰臨床難題。研究創立的“五位一體”中藥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產生重大原創成果,為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做出了示範。
岐黃學者朱立國:引領及推動骨傷科行業高質量發展
岐黃學者朱立國以《骨傷科優勢專科建設的實踐與思考》為題,提出骨傷科是優勢突出、特色鮮明、最能體現中西醫並重的專科之一。首先從骨傷科歷史沿革及特色優勢進行了全面論述;其次,面對骨傷專科優勢療法發展的瓶頸問題,結合自身在臨床和科研工作中思考與實踐,從旋提手法新技術、智慧傳承新模式、綜合治療新方法三個方面系統闡述如何彰顯專科特色,引領及推動骨傷科行業高質量發展;最後,以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傷專科建設為例,從專科概況、最新成果、專科輻射能力等全方位展示品牌建設影響力。
岐黃學者方祝元:醫院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
岐黃學者方祝元以《一圖讀懂公立中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要義》為題,圍繞“公立中醫院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以江蘇省中醫院為例,從醫院的人才、服務、氣質、規劃四個方面展開。醫院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工作應增加人才總量、提升人才質量、釋放人才能量;醫院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提供優質醫療資源、服務人民群眾的工作宗旨,強調中醫藥為本、中西醫結合;醫院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效率為先、效益為先、效能為先,把文化建設作為可持續發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不竭動力;醫院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為民教授:科技創新是公立醫院建設的重要內涵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為民教授以《臨床轉化創新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為題,指出醫學科技創新是公立醫院建設的重要內涵。為高質量推動科技創新,提出以下六大方略:(1)凝練方向:瞄準改善臨床診療效果的前沿技術及科技創新;(2)組建團隊:構建優質的臨床與科研人才團隊;(3)搭建平臺:建立前沿臨床與科研創新平臺;(4)爭取專案:積極申報國家及橫向課題;(5)建立機制:制定導向高質量醫療臨床科研和成果轉化的考核激勵機制(6)產出成果:孵化高水平科研成果。
廣東省中醫院呂玉波研究員:醫院文化在醫院發展中具有指引力
廣東省中醫院呂玉波研究員以《以醫院文化建設促進醫院持續發展》為題,提出醫院文化在醫院發展中具有指引力、凝聚力和提升力。他以廣東省中醫院數十年文化建設為案例,從構建醫院文化體系,到傳播理念、價值觀落地,使員工對醫院的文化理念從知曉到接受,並且成為自己的行為習慣,從而醫院也從文化建設進入了文化管理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特別強調幹部文化決定醫院文化,要管理好醫院,領導首先要管理好自己,領導要服務好群眾,要在管理行為中始終遵循醫院文化理念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