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媽媽喊全名是什麼體驗?孩子渾身發抖:完了,我又做錯了什麼?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正文開始之前,先進行一個情景匯入。
某天,你正在房間裡奮筆疾書地寫作業。突然,你聽到了門外媽媽喊了一聲你的全名。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我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
完了,我又做錯什麼了,我媽要來揍我了!
一聽到家長喊全名就嚇的渾身發抖,心裡忐忑不安,甚至都已經成了一種條件反射。
在大多數孩子的心裡,媽媽非常正式地喊全名,實際上就是她生氣要發火的前兆。
為什麼,大家的反應都會如此雷同呢?實際上,跟家長相似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1、平常叫小名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表示親暱,大多數父母都會給孩子起一個小名,或者只是叫他的後兩或者一個字。
而陌生人或者不怎麼熟悉的人在叫名字時,一般都是叫全名的,這樣顯得比較正式。
久而久之,大家就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理念:只有親近的人才能喊小名,一喊大名就會帶來一種疏離感。
2、父母習慣在生氣的時候喊全名
不怪孩子會有這個反應,實在是父母一生氣就喜歡喊孩子全名。這麼多次下來,再遲鈍的孩子也發現了只要爸爸/媽媽一喊全名,就是要發火了。
美國密歇爾大學的伊森博士研究發現:一個人在情緒受到刺激時,和他的身體在受到傷害時,兩者的神經系統是極為相似的。而當懲罰和呼叫全名掛鉤,會激發出孩子的負面情緒,包括恐懼、痛苦。
為此,父母需要做的是,學會如何正確地喊孩子。
一旦將兩者掛鉤,那麼孩子對自己的大名就會產生一種排斥心理。當別人用大名喊他的時候,他就會感受到被傷害、恐懼。
比如好朋友叫他大名,本來是很正常的,他卻覺得不夠親近,懷疑是不是好朋友生他氣了。這種敏感會讓他變得相當痛苦。
所以,父母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就是不要讓他覺得大名等於懲罰。父母可以分場合來叫孩子。
2)稱呼隨年齡變化
小時候,你可以叫他小寶、小寶貝。但是長大了,再當著其他人的面這麼叫他就不合適了。所以,父母對他的暱稱,也應該隨著年齡而變化。
像一些只適合小時候用的暱稱,長大就不要叫了。即便要叫,也要私底下叫,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公然叫他的小名。
除此之外,父母也不要用負面的稱呼去叫孩子,比如小白痴、小木瓜等。別以為加個小字就變得寵溺了,不會的,孩子會感到苦惱和傷心,並陷入自我懷疑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