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當人體陰陽失衡、陽勝於陰時,就會上火。中醫講的“上火”,主要有五火:心火、肝火、胃火、肺火、腎火。
先簡單對照一下,看看你是哪種“火”吧?
心火:心煩、口舌生瘡、面紅。
肝火:頭痛、目赤、兩肋脹痛、口苦。
胃火:口臭、牙齦腫痛、胃腹脹痛。
肺火:咳喘、痰黃。
腎火:小便熱灼、腰脊痠軟、耳鳴。
下面就來詳細講講這5種“火”,以及超簡單的降火方法
1、心火表現:
心開竅於舌,心火旺不旺,看舌頭就知道。舌尖潮紅、口舌生瘡、口腔潰瘍,都是心火的表現。此外,心火旺,還會有心煩意亂、氣鬱不安、口乾、小便黃少、便秘等症狀。不過,上面所說的是實火的症狀,而有些人則是虛火。
心虛火,常由血虛或陰虛所致,通常表現為低熱、盜汗、失眠等。
實火宜清,虛火宜補。
“1穴”降心火:
勞宮穴
手心的勞宮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按揉此穴,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方法:自然握拳,中指尖所指之處即是勞宮穴。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揉,左右交替,各按2~3分鐘。
也可以用搓掌的方式:兩掌合併、來回對搓,儘可能大面積摩擦手心。
肝火表現:
肝開竅於目,肝火旺,容易眼睛紅腫、眼乾發痛,眼角有眼屎。
肝火也有情緒上的表現,即急躁易怒。有的人“火氣”一點就著,常被一點小事氣得臉紅胸悶、頭痛頭暈,這種人肝火一般就比較旺。
另外,肝火還會引起耳鳴、口苦、兩肋脹痛、睡眠不穩、舌邊紅等症狀。
“1穴”降肝火:
太沖穴
太沖穴,在腳大拇趾、二趾趾縫間上兩指寬的凹陷處。按揉此穴,能平肝降火,解鬱安神。
方法:用拇指按住穴位,朝腳趾的方向來回按揉,每側按摩約5分鐘。
注意:肝火旺的人,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科學地宣洩和疏解,不要將生氣的事反覆“溫習”,自己氣自己。
胃火
胃火的產生,跟吃脫不了干係。辛辣、油膩、重口的東西吃太多,慢慢就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身體消受不了,就會在胃裡化火、化熱。另外,愛喝酒,尤其是高濃度的酒,也會讓脾胃“火上澆油”。
表現:脾胃開竅於口。胃火盛時,胃熱上攻,就會導致口臭、口乾、口苦、牙齦腫痛、牙出血等問題。另外,胃火還有腹痛便秘、大便乾結等表現。胃有虛火,則容易表現為飢不欲食(肚子餓但不想吃)、消化不良。
“1穴”降胃火:
內庭穴
內庭穴,在腳第二、三趾的趾縫正中略後一些(約半橫指)的地方。按揉此穴,能清熱和胃,胃痛時按揉,還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方法:用拇指指端稍稍用力按壓,以有酸脹感為宜,每側按壓3分鐘。
肺火
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被外邪入侵,而首當其衝的就是肺。最近春夏換季,如果平日休息不好、身體狀態差,就容易生肺熱。
表現:肺熱的人,一般有咽喉疼痛、咳嗽、咳痰等症狀。實熱者咳聲重濁,痰黃稠;虛熱者乾咳無力,痰少或無痰。
“1穴”降肺火:
合谷穴
一手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壓指尖處即是合谷穴。
按揉此穴,能緩解上火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狀。
方法: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稍稍用力按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側按揉5分鐘。
腎火表現:
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牙痛,有的會伴有腰膝痠痛及遺精等。
腎火旺的人,不少是腎陰虛引起的,一般表現為潮熱盜汗、咽乾、舌紅、小便短赤等。
“1穴”降腎火:
照海穴
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即在我們腳上內踝骨下方的凹陷處。陰虛火旺、睡眠質量差的人,可以多按按這個穴位。
方法:用拇指指腹先揉後按,每側約2分鐘,每天3次。
資料來源:山東電視臺《大醫本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