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前陣子,體育界明星劉璇的育兒方式引起了家長的注意,她在節目中說道:
“孩子出生後,我就沒有給他的飯菜裡放過鹽,飲食清淡才會更健康。”
某種程度而言,鹽是最古老、最重要的調味品,它可以幫助食物變得有味道。
然而,孩子攝入鹽分過多,可能會加重身體負擔,引起肥胖、骨質疏鬆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日本人的飲食就比較清淡,壽司、料理都看重口感、新鮮程度、鬆軟,而不是味道的輕重,所以他們的飲食就相對更加健康。
不過,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廚藝的精進,越來越多的調味料湧現在我們的視野中,而這時候就有三種調味品比“鹽”可怕,孩子吃多了可能長不高!
這3種比鹽更可怕的調味品,孩子可能天天吃,家長儘量要少放
首先我們先介紹一下“候選人”:食用油、味精、雞精、醬油、醋、麻油、蠔油、料酒、十三香等……
家長們覺得是哪三個?下面公佈正確答案!
1)料酒
危險指數:★★★★☆
料酒在調味品的地位屬於第二檔,第一檔自然是鹽、糖、醬油、食用油和味精(雞精)!
料酒的作用就是去除腥味,家長在購買豬肉、魚肉等肉製品後,上面會殘留一些腥味,如果不想辦法去除聞起來就不舒服,影響口感。
所以,家長就可以倒一些料酒來增加食物的美味,同時還有利於其它調味品充分地滲入到食物中。
料酒的作用雖然大,但是它的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成分有少量的酒精。
未滿18歲的孩子不能喝酒,這已經是一種空話,有些孩子可能剛過14歲就學會飲酒。
但是,如果孩子處於8歲以下,這時候他們的臟器器官還比較薄弱,消化一般的食物綽綽有餘,消化酒精就會加重肝臟、胃腸的負擔,不僅會引起積食,還不利於健康成長。
此外,料酒中的鹽分也很高,我們都知道成分表中越靠前含量越大,而食用鹽在第三位、第四位,孩子攝入過多就會影響鈣質吸收,而鈣質和孩子的身高有很大聯絡。
所以,家長做飯時倒太多料酒,會影響孩子長個。
2)味精
味精在廚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過去,大部分家庭可以不用料酒,但是很難做到不使用味精。
鹽的作用是提升食物的鹹味,而味精的作用就是提升鮮味。
最近幾年,味精一直被抹黑,不少人都指出味精緻癌、有毒,不適合我們吃,於是雞精才會取而代之。
事實上,雞精和味精相差無幾,它們都有穀氨酸鈉,只不過雞精額外新增雞肉、食品新增劑罷了。
不過,央視多次發聲,味精是安全可靠的,只要適量食用,對人體完全無害。
既然如此,為什麼孩子不能多吃呢?道理很簡單,任何調味品都不能多放,否則就會出事故。
味精的納含量雖然沒有鹽多,但是也不少,孩子攝入過多就會犯食用鹽太多一樣的問題。
其次,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它會抽取孩子體內的鋅,從而導致孩子缺鋅,這就容易導致孩子發育不良。
最後,我們還要強調味精的使用方式,一定要在食物要出鍋前放,這樣才會提鮮,邊烹飪、邊放味精就沒有意義了。
3)食用油
危害指數:★★★★★
食用油是家長做菜過程中最重要的調味品,沒有鹽只會影響食物的味道,但是沒有油,食物就可能會糊,烹飪時間也會變長。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聽到專家經常呼籲,孩子要少吃油炸食物,而油炸的核心就是油!
營養師也提倡少油、少鹽才是人類健康的標準。
那麼,食用油攝入過多會有什麼危害?
①食用油過多會導致食物油膩,孩子腸胃功能薄弱,不能更好地吸收,從而就容易變胖。
②孩子食用油過多,可能會引起三高等疾病。
通常情況下,最適宜孩子的油是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等。
所以,家長給孩子做飯儘量少放這三種調味劑,攝入過多可能比鹽更“可怕”哦。
★家長給孩子做飯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烹飪方式以蒸煮燉為主,炒炸煎為輔;
>注意飲食均衡性,葷素搭配要合理,不要讓孩子吃太飽;
>做菜口味儘量以清淡為主,少放各種調味品。
萱爸有話說
>調味品是家長做飯離不開的“道具”,但是好廚藝不應該只依賴調味品,火候、順序等更加重要,家長不要搞錯了哦,否則孩子身體就容易受到傷害。
今日話題:你們家裡更喜歡放哪些調味品?
我是小萱爸爸,積極學習帶娃的“女兒奴”一枚,每天分享育兒過程中的所思所感,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轉發、評論,你的喜歡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