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出生6個月後還緊握拳頭,可能是腦癱的預兆,2歲前干預還有救

由 時愛蘭 釋出於 健康

孩子腦癱的情況可能發生在出生前、出生的過程中和出生後的圍產期,所以在孕媽的妊娠過程中就需要引起注意。

執筆:張蒙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孩子出生後,家長要花更多的心思去照顧他們,還要時刻關注寶寶的生長情況和身體狀態,特別是剛出生的小嬰兒,父母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否則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現意外。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案例——

孩子剛出生時,都喜歡緊緊握著拳頭,醫生說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新生兒抓握反射,過段時間就會自行消失,朋友家的寶寶嘟嘟出生後也有這種現象。

嘟嘟媽之前特意向身邊有經驗的過來人請教過,得知剛出生的小嬰兒緊握拳頭是正常的,不需要強行掰開,她就並沒有太在意。

可等到孩子已經滿半歲了,他的小拳頭還是緊緊握著,沒有張開,嘟嘟媽覺得有些奇怪,不是說抓握反射三四個月的時候就會消失,為什麼自家寶寶到現在還握著拳頭?

在婆婆的建議下,朋友帶著孩子去了醫院,醫生經過一番詳細的檢查後一臉無奈地告訴他們,孩子握拳並不是先天反射,而是患了腦癱,目前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造成這一悲劇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於嘟嘟媽的疏忽大意,新生兒抓握反射一般到4個月左右就會完全消失,一旦超過這個時間,就有可能是腦癱預警,需及時去醫院治療。

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患有腦癱的人數已經超過1000萬,其中兒童和青少年使用者約佔800萬人左右,且每年會增加4~6萬人。

這一資料十分龐大,說明腦癱在兒童中的發生率極高,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由於家長的不注意,導致孩子最終被腦癱“盯上”,如果在2歲前干預,說不定還有治癒的可能。

孩子的這幾種現象,有可能是腦癱預警,家長需注意

1、身體軟弱無力

這種情況通常新生兒一個月時就有所體現,如果寶寶出現身體發軟,且自發性活動減少,就有可能是肌張力低下的表現,若持續4個月左右還是如此,基本可判定為重度腦部損傷及智力低下。

2、目光斜視

寶寶在3~4個月時如果出現看人時目光斜視,並且眼珠轉動異常,毫無協調性,就有可能是腦損傷預警。

3、 頭圍異常

寶寶頭圍異常也是大腦發育異常的一種表現,腦癱兒的頭圍會比正常寶寶偏大,父母要仔細觀察孩子頭圍增長情況。

可用軟尺繞頭部一圈進行測量,必須經過眉心處和後腦勺的最凸點,這樣測出來的最終數值就是寶寶的頭圍。

當寶寶頭圍比同齡人低兩個及三個標準差以上,就有可能是頭部發育不良所致,若高於此數值,就要小心是腦積水等腦部疾病引起的,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看看寶寶是否出現有腦癱兒的風險。

以上為3歲以下寶寶頭圍大小的參考標準,家長經過測量後如果處於正常範圍內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若大於或低於同齡孩子的正常標準,就得提高警惕。

4、 姿勢異常

由於腦損傷導致肌張力異常,孩子可能會經常保持一些固定的異常姿勢,比如在床上像青蛙一樣跪趴、呈倒U字型爬行等,通常在出生後一個月顯現,父母需留心觀察。

5、表情異常或反應遲鈍

一般來說,當大人逗弄孩子時,他們會做出大笑或哭鬧的表情,如果寶寶對此毫無反應,4個月時還不能大聲笑,面對父母家人的逗弄反應遲鈍,就可能是腦癱的早期表現,存在智力低下的風險。

為避免孩子出現腦癱,寶媽在孕期可做出這些努力

一般來說,孩子腦癱的情況可能發生在出生前、出生的過程中和出生後的圍產期,所以在孕媽的妊娠過程中就需要引起注意,最大程度降低寶寶腦癱的可能。

1、 懷孕前

準父母做好孕前檢查,排除家族遺傳病史,在確保雙方身體無異樣的情況下再開始備孕。

備孕前三個月和孕期都要及時補充葉酸,每天400mcg為宜,可以有效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減少腦癱風險。

2、 懷孕中

前三個月是胎兒各個器官形成的重要時期,此時孕媽需要格外注意,避免接觸菸酒、噪音環境、細菌感染、輻射源等一切有可能影響胎兒健康的因素。

另外,整個孕期都需要注意控制飲食,保證營養搭配均衡,按時去做產檢,預防胎兒增長過大或出現其他異常,導致分娩時難產,增加腦癱危險。

3、 產後

做好新生兒護理工作,堅持母乳餵養,為寶寶提供充足的營養補給,時刻關注孩子身體發育情況,一旦出現表情奇怪、發育遲緩、食慾下降、反應遲鈍等問題應立即去醫院診治,排除腦癱的可能性。

【幸孕說】發生腦癱兒是每一個家庭的悲劇,對父母家人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所以孕媽及準爸爸一定要提前瞭解預防腦癱兒的相關知識,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以免錯過治療時機,引發悲劇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