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離開家長很不安?父母把握好這3次分離,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兩歲多的豆豆很粘人,讓媽媽又愛又""恨""。週末沒有工作的她,好不容易休息了一天,打算在家看看電視,放空自己,卻沒想過,豆豆沒放過她。不管豆豆在做什麼,都要求媽媽必須陪在身邊,看書要陪著,吃飯要陪著,睡覺也要陪著。如果視線裡沒有了媽媽,豆豆就會非常不開心,哭鬧了起來。這樣導致了豆媽沒有一點私人時間。豆媽認為,孩子黏她是愛的表現,雖然這樣自己很累。

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孩子這麼粘著父母,一旦離開父母就會特別不安,這是他缺乏安全感的體現。

孩子離開家長很不安?父母把握好這3次分離,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人都是需要安全感的,很多在童年沒有得到足夠安全感的人,在長大以後的生活、婚姻、工作都會受到影響。

那什麼是安全感呢?

安全感就是人在社會中或是情感生活中有種穩定的不害怕的感覺,可以自我滿足,不患得患失。對周圍人或者環境,有信任的感覺。有安全感的孩子從小就會比較自信、獨立、樂觀,反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會更內向、敏感。

孩子離開家長很不安?父母把握好這3次分離,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像豆豆這樣,無法接受父母離開自己的視線,對周圍環境的不信任,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沒有安全感呢?

1、 極度粘人,認生

有些小孩會非常粘著父母,無法接受父母的離開,而且出門在外會極度認生,不僅僅是不願意和陌生人說話,甚至不敢看別人,有陌生人存在的環境會想要躲起來。

孩子離開家長很不安?父母把握好這3次分離,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2、 有膽小、害怕的情緒

比如,孩子在剛上學的時候不願意去學校,害怕老師和同學,不敢和老師對話,甚至不敢看老師。

孩子離開家長很不安?父母把握好這3次分離,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3、 沒耐心、暴躁易怒

有一部分小孩會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沒有耐心。這是因為父母平常用暴躁的方式、態度來對待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用""發脾氣""來掩飾內心的不安。

孩子離開家長很不安?父母把握好這3次分離,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其實安全感的建立,家長要做的,不是滿足孩子各種要求、時時刻刻的陪伴、過度保護孩子。而是要讓孩子一步一步的獨立自主,面對分離。

1、 斷奶

在孩子一歲半後,媽媽就會選擇給孩子斷掉母乳,這是孩子第一次面對""分離""。在此之前,孩子喝奶不僅能填飽肚子,還能和媽媽黏在一起,感受媽媽的愛,突然有一天就要分離,對孩子來說是很恐慌的。

有些媽媽在斷奶的時候猶豫不決,反反覆覆,這樣對於孩子來說反而非常煎熬,對安全感的建設非常不利。一旦決定斷奶,就要堅持到底。有些媽媽會為了孩子斷奶成功,選擇離開寶寶一段時間,讓家人幫忙照顧,這樣的方式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不僅生理上得不到滿足——喝不到母乳,心理上沒有了媽媽的安慰和陪伴,孩子會因為心理落差大而導致焦慮不安。

孩子離開家長很不安?父母把握好這3次分離,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2、 上幼兒園

孩子面臨的第二次""分離"",就是上幼兒園,孩子即將脫離父母,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周圍的同學、老師都是陌生人。很多家長會認為,上幼兒園又不用學知識,上不上都無所謂,只要孩子一哭鬧,三五天沒去學校都沒關係。殊不知孩子上幼兒園是為了讓孩子學習獨立,培養社交能力、適應力,建立安全感的重要環節。

孩子離開家人,孩子會恐懼、不安,擔心自己是否被拋棄,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只有在一次次的按時接送中,孩子才會明白父母是愛自己的,並不會拋棄自己,幼兒園裡的東西都是可以信任的。這種經歷會給孩子內心極大的力量,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更好的融入集體生活。

孩子離開家長很不安?父母把握好這3次分離,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3、 獨立睡覺

獨立睡覺是孩子面臨的第三次""分離"",獨自睡在一個房間裡,沒有熟悉的體溫,孩子一開始必然是不接受的,父母不可以把孩子在某一天晚上,帶到另一個房間裡,簡單粗暴的讓孩子睡覺並把門關掉。這樣做只會讓孩子非常害怕,失去安全感。

讓孩子獨立睡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提前給孩子做好思想工作,在孩子同意後,帶孩子到自己的房間,一開始,我們可以陪著他,告訴孩子等他睡著了爸媽才會走,也可以給孩子讀一些睡前故事。過一段時間,就和孩子約定時間,比如媽媽在這陪你五分鐘後就走,你快睡覺吧。這樣一層一層遞進的方式讓孩子逐漸脫離父母的照顧。也可以給孩子一些玩偶代表自己陪他。

孩子離開家長很不安?父母把握好這3次分離,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總之,每一次的""分離""都不應該因為心軟而反覆,這樣不僅孩子無法建立起安全感,也會對自己感到不自信。就請重視他人生中的這3次分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97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離開家長很不安?父母把握好這3次分離,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