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說,“這孩子被寵壞了”,“別對孩子太寵了”……可是,被寵壞的孩子有什麼表現?
話說一家三口上街,在媽媽上廁所的間隙,被爸爸陪同在路邊等待的小男孩看見旁邊一家玩具店的櫥窗裡有一個巨大的變形金剛,便對爸爸說:“爸爸,我想買變形金剛,我很喜歡……”還未說完,就被爸爸冷冷地打斷“不買”,小男孩隨即“哇”一聲大哭起來。
媽媽從洗手間出來,看到大哭的孩子便心疼地詢問,聽到孩子說想買變形金剛,二話不說就帶孩子進了玩具店……回家的路上,小男孩抱著玩具蹦蹦跳跳,媽媽在後面滿眼“慈愛”地看著孩子,爸爸一言不發地跟在後面。
我們該如何區分“愛”與“寵”?
有媽媽說,“我愛孩子,難道愛孩子也不成?”可是,“愛”與“寵”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親子間有“愛”時,愛是雙向的,父母和孩子都感覺溫暖;親子間有“寵”時,孩子是“寶貝”,大人是“僕人”,父母一味地“給予”,孩子一味地“索取”。
我們常常說,“寵”是錯誤教養的結果,一般來說,孩子被寵壞時,常見有兩大特徵,詳見下面:
物質方面,孩子被寵壞的特徵
1、孩子只要一開口,什麼都會實現
買玩具、吃零食、到遊樂場玩耍……只要孩子一開口,不是“夢想”都會“成真”。有時候,孩子一開始可能被拒絕,但父母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鬧或央求,最終也滿足了孩子。這一類場景,也是孩子被寵壞的表現。
2、孩子任由性子地看電視、玩電子產品
孩子想看動畫片就開電視,孩子想玩電子產品就玩,父母放任孩子玩耍,也沒有時間限制;正如幼兒說在上面提及的,雖然某些時候可能有些少波折,但大人終究拗不過孩子。
在物質上,孩子被寵壞的常見原因有:
父母工作繁忙,喜歡透過買玩具滿足小孩,甚至有求必應;
父母小時候沒玩具玩,有了孩子後,滿足孩子的同時也在滿足自己缺陷的童年;
父母看到孩子在某方面的天賦不錯,在虛榮心的驅動下,一味地聽從孩子;
老人寵小孩,看到好玩的、美味的、漂亮的就買給孩子,毫無節制。
有一個家庭,小男孩在3,4歲時,能把玩具拆了之後重新安裝回去,父母覺得孩子有天賦,什麼都讓孩子拆……後來甚至縱容孩子把路邊陌生人的腳踏車也“支解”了,引起了不小的人際矛盾。這父母顯然把孩子縱容得失去了分寸了。
待人處事方面,孩子被寵壞的特徵
1、孩子不輕易認錯,還愛推卸責任
孩子在事情上犯錯了,例如一孩子在客廳奔跑時撞到了電風扇,卻抱怨媽媽為什麼要把電風扇放客廳。孩子在客觀上做錯了,不僅不承認錯誤,還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
2、孩子不會拿捏分寸,常讓他人尷尬
記得有一次,我在超市裡遇見了一家三口,6,7歲大的小男孩罵他爸爸“飯桶”。雖然那位爸爸怒吼孩子“放肆”,卻是滿臉通紅、尷尬異常。
很多時候,孩子被寵愛慣了,就容易變得肆無忌憚,不尊重他人。
3、孩子一生氣就動手,甚至拍桌怒吼
還有一次,我在街邊看到一個4,5歲的小女娃,小手狠狠地抓著奶奶的頭髮威脅:“你給不給我買?不給的話,我把你的頭髮都揪掉……”小女孩的兇悍讓人目瞪口呆,老人眼泛淚光,嘴裡一再嚷著:“你別生氣,別生氣……”
被寵壞的孩子常常把他人的關愛當理所當然,當別人不順他們意思時,他們便容易暴跳如雷。
在待人處事上,孩子被寵壞的常見原因有:
父母在孩子面前樹立了壞榜樣,例如他們不尊重他人,夫妻間相互貶低謾罵,或一生氣就動手打架;
父母喜歡無原則地吹捧孩子,甚至在孩子推卸責任或犯錯時,還稱讚孩子聰明。
小孩被寵壞後,有什麼危害?
這類孩子普遍缺乏同理心,他們喜歡揮霍、沒有自制力,也欠缺責任心,習慣情緒暴躁,人際關係也很糟糕。這樣的孩子,未來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都不能獲得持久的進步,他們也可能在人生中追求不到幸福。
發現孩子被寵壞了,父母們該如何破解?
在家庭養育中,父母應該給孩子建立清晰的規則,如沒有特殊情況,要堅決地執行規則,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培養孩子擁有責任心與承認錯誤的勇氣;
引導孩子尊重他人,有同理心,常常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
父母愛孩子卻不嬌慣,做到有溫度地教養;
父母在孩子面前樹立好榜樣,相敬相愛,對他人仁慈與寬容。
正如人們常常說,從自己做起,一切都會變得簡單了……
關鍵字:溺愛孩子、行為習慣、親子互動、育兒方法、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