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這個“黃金點”排便的人,壽命會更長!如果你是,恭喜!
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自然每天就需要排便,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拉出完美大便。同樣是一天3頓飯,有人1天只拉一次,而有的人能拉好幾次,最慘的是有人好像被“封印”了一樣,幾天都不排便,就會出現便秘的問題。那麼排便的“最佳時間點”是幾點呢?一天拉幾次是正常呢?
大便是食物未被消化吸收部分,以及消化道脫落的一些細胞以及細菌等形成的殘渣,是人體不需要的東西,這部分應該算是“毒素”。如果不能及時被排出體外,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多的。我們常說“一天不大便等於多吸三包煙”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如果能養成規律,每天在同一時間段排便是非常有益於健康的。
把握排便黃金時間,“腸壽”才能更長壽。
第一個黃金時間:早晨起床後
人類經過進化,遺留了兩個“黃金排便時間”,第一個是早上起床後,由於重力體位發生改變,會出現“起立反射”,引起結腸蠕動增加,從而使結腸產生巨大的集團運動,進而將結腸內的糞便推入直腸,引發排便活動。
第二個黃金時間:三餐後
吃完飯後,常會引起胃結腸反射,腸道產生一種蠕動波,幫助大便推出來,此時也是最利於排便的時機。一句話:起床後、早餐後、中餐後、晚餐後,是人最容易產生便意感的“黃金排便時間”。
如果經常忍住便意不排容易引發便秘、肛裂、痔瘡等。宿便還會導致口臭和臭屁,影響血液迴圈,導致面色晦暗、皮膚粗糙、毛孔擴張、痤瘡、細小皺紋以及肥胖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還容易導致高血壓、心臟病、老年痴呆等。另外,長期憋大便還會增加患腸癌的機率,影響腸道的健康。所以,在平時一旦出現便意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排便。
排便的最佳次數,過多過少都是病
正常人的消化系統是穩定的,一般一天排便1-2次或者2天一次,而且形狀成形,不過大便次數還要因人而異,如果患者無不適症狀,長期保持每日1-3次到3天1次都屬於正常情況,具體還需要根據患者的表現進一步判斷。
排便不正常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或者是增多。如果經常大便次數過多,大便的量、性質以及顏色發生變化,可能和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有關係,需要注意腹部保暖,規律飲食,適當運動,有助於症狀的改善;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同時伴有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不適症狀,可能和胃腸炎有關係,需要對症治療。
如果大便次數過少,3-5天一次,同時出現大便量減少和排便困難等現象,則認為是發生了便秘。普通便秘比較容易治療,透過改善飲食結構,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水,適量增加運動,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就能夠得到改善。但頑固性便秘或者習慣性便秘治療起來比較麻煩,需要很長時間的調理。可以服用首薈通便膠囊或者一些促胃腸動力的藥物,具體用藥情況還需要諮詢醫生。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如果平時大便正常,突然出現大便習慣發生改變,並伴有大便出血或者粘液,建議及時去醫院做腸鏡檢檢視是否有腫瘤等情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