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做教育的管理者,而是孩子的支持者與理解者!

當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容易放棄怎麼辦?

線上下開課時候,許多父母都會問到一個問題: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容易放棄,怎麼辦?

其實,在小時候,孩子並不是輕言放棄的人。

蹣跚學步時跌倒了哭泣後又站起來;學著喝奶吃飯的時候用盡全身的力氣;對於喜愛的玩具非搶到手不可。其實,對於各種新事物和新挑戰,孩子都是很有毅力去堅持的,他們有積極爭取的意識。

那麼,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容易退縮?那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過一次次的失敗和打擊後,孩子的心理上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失敗多次後,同學的嘲笑,父母的看不起,自信心不夠,這些都讓孩子的自卑心理越來越強。於是,孩子嘗試挑戰的勇氣一點點喪失,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

父母不要做教育的管理者,而是孩子的支持者與理解者!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很多父母很粗心,他們不擅長觀察孩子在面臨問題時候的狀態和情緒,不懂得如何及時地做一個幫助者和支持者。

父母的粗心,錯失了很多幫助孩子戰勝挫折的機會。

幫助孩子體驗成功的感受

教育需要智慧的父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一旦察覺到孩子有退出的傾向,父母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體驗成功的感受。

例如,當孩子在某一門學科上表現得不如人意,父母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對孩子伸出援手,與孩子一起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當孩子第一次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也許孩子會覺得是運氣好;當孩子第二次在考試中又取得了好成績,也許孩子會對自己感到驚訝;但當孩子第三次在考試中再次取得了好成績,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優秀的,自己並沒有比別人差很多。

當孩子在往後的考試中一次次取得好成績,他終將會明白一個道理:努力是可以得到回報的,只要堅持到底,自己一定會無所不能。

可見,想讓一個孩子對自己產生信心,需要讓孩子經歷多次成功。當孩子對自己的自信足夠強大,那麼,這種自信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財富,這個孩子在未來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很優秀的人。

父母不要做教育的管理者,而是孩子的支持者與理解者!

讓孩子建立足夠的自信心

孩子遇到苦難就輕易退縮放棄的另一個原因,是孩子內心的自卑造成的。沒有人是不想優秀與成功的,沒有哪個孩子不想做一個成績優異學習優秀的學生。

所有人都渴望成功,所有學生都想進步,但是可能有的孩子無法憑藉一己之力去實現這個願望。

與以前許多機械讀書的孩子不同,這個時代的孩子多數是全面發展的,他們在某一方面對自己有著絕對的自信。

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學習優異的人,是敢於嘗試敢於挑戰新事物的人。

美國十大富翁中的大多數人都來自於名校,這些人往往都在從小的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產生了足夠的自信。於是,在往後的人生路上,不管遇到什麼困難與挫折,他們都能堅持。他們相信,只要堅持,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戰勝挫折取得成功。

透過以上的舉例,相信大家可以發現:讓孩子克服內心某一方面的恐懼,是需要過程與時間的。但是許多父母在這個過程中都過於急躁,缺少耐心,甚至有的父母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些都是錯誤的教育方式。

當孩子的挫敗感越強烈,他就越難以相信自己。也許原本在學習上有著不錯的天分,但是因為幾次失敗和旁人的打擊,孩子的信心被摧毀了。

所謂的素質教育,並沒有削弱成績與分數,成績與分數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是中正的,真正的素質教育,孩子需得是積極向上的、陽光的、有毅力的、敢於挑戰自己的、有自己有著高要求的、擁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如果一個孩子具備以上的素質,那麼學習優秀是必然的。

父母不要做教育的管理者,而是孩子的支持者與理解者!

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支持者

愛孩子,首先要懂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急於去插手干涉,而是要認真地傾聽孩子的心聲,詢問孩子當下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在孩子回答的過程中,父母要引導孩子去證實自己所遇到的困難,這一點很重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要做教育的管理者,而是做孩子的支持者與管理者。

在安徽的親子營活動中,有個孩子和父親吵架,兩個人都很生氣,鬧得不可開交。

於是我走過去問孩子:“你需要什麼支援嗎?”

孩子的眼神裡頓時洋溢著光彩,就那樣看著我說:“老師,我想玩手機,一天只要半個小時就好,但是我爸爸不允許。”

我說:“你真的確定一天只需要玩半個小時嗎?”

孩子說:“是的,我確定!”

我找到孩子的父親,跟他說:“孩子保證自己一天只玩半小時手機,你能給他玩嗎?”

孩子父親想也不想地回答:“不行,他做不到的!”

我說:“那他如果能做到呢?你願意給他玩半個小時嗎?”

孩子的爸爸表示,如果孩子能做到,就願意給孩子半個小時玩手機的時間。

結果,孩子真的做到了,半個小時一到,就將手機還給了他爸爸,事情得到解決。

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父母表現得似乎有些急切。

其實,孩子是不需要教育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一份支援,一份理解,而不是家長嚴苛的管理與一籮筐大道理。

鼓勵孩子自己去認識困難

當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急著去替孩子想辦法,急著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是鼓勵孩子自己去認識困難,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怎麼解決問題。

“你覺得有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困難呢?”

“你自己想怎麼做呢?”

父母不要做教育的管理者,而是孩子的支持者與理解者!

父母要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意識到這是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想辦法,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解決的方法。

當父母詢問孩子如何解決,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後,會生出自己的智慧,對自己產生信心。

若孩子的方法可行,父母要對孩子的表現給予肯定,並陪伴孩子去執行。

若孩子的方法不可行,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先嚐試,方法不可行沒關係,鼓勵孩子一起總結,再去尋找新的方法。任何問題都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法,只要堅持,只要努力,問題一定可以得到解決。

當孩子遇到困難,父母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勵,多一些陪伴,孩子一定可以養成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

父母給予孩子的不僅僅是幫助,而是孩子開啟人生之門的金鑰匙。

父之愛教育的志向,是讓天下孩子像大山一樣立起來。我們相信,只要父母好好學習,孩子一定能夠天天向上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78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不要做教育的管理者,而是孩子的支持者與理解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