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6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錯過就別埋怨孩子笨

由 秋長紅 釋出於 健康

雖然,這個小男孩是由專業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進行專業救治和矯正,但再好的教育條件,錯過了學習“關鍵期”,也很難使他恢復“人性”,不能有正常人是智力。這也啟示我們,孩子的成長,是有學習“關鍵期”的,錯過會“變笨”,而抓住卻有可能“變聰明”。

一般來說,孩子6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錯過就別埋怨孩子笨。

有些小孩子,在1個月左右就會無意識地把小手塞到嘴裡,到了3個月時更是頻繁地吃小手。寶媽們可能會覺得孩子吃手太髒了,或者是不是孩子餓了,其實這是孩子到了0-1歲的口敏感期。

這個時期,孩子“吃小手”,可以鍛鍊運動肌肉群和肌肉控制的協調能力,還能透過吃手獲取安全感,更能透過吃手認知自我和周圍世界,促進神經發育。當然,除了“吃手”,孩子可能還會吃衛生紙、啃玩具、把手邊任何東西往嘴裡送。其實孩子每次用嘴巴“嘗東西”的時候,大腦就會建立新的神經連結,建立的越多孩子就越聰明。

因此,父母要抓住孩子這一個“變聰明”的機會,不要盲目阻攔孩子吃手指,同時堅持母乳餵養,滿足寶寶的吮吸欲。在孩子有用嘴巴吃小手、啃東西的表現時,幫孩子勤洗手、準備一些乾淨的物品讓孩子去“啃”。

當孩子到了6個月之後會爬時,父母就會發現孩子的“毛病”特別多,扔東西、滿地爬、亂翻東西、喜歡破壞、鑽床底、爬樓梯等等,讓父母很不省心。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壞“毛病”,而是他到了6個月-2歲的空間敏感期。

也就是,孩子有了對事物的好奇感以及探索空間的熱情,透過動手動腳來感受周圍的空間,形成空間意識。然後,孩子的世界就從二維升級到了三維,孩子手腳活動敏感期也隨之而來,幫著他探索更多新奇事物。探索的範圍越大,得到的外部刺激越多,孩子的大腦發育也就越好,人也會變得更聰明。

所以,父母也不要錯過孩子這一個“變聰明”的機會,不要覺得孩子喜歡搞破壞是毛病,而是應該把家裡收拾一下,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探索空間。同時,可以陪孩子搭積木、做爬行遊戲、玩躲貓貓遊戲等等,幫助孩子大腦發育。

孩子到了四歲多,很多父母會發現他有了翻書的習慣,不管是兒童繪本,還是大人看的雜誌和書籍,他都喜歡翻翻,還會看著書自己在那裡嘟嘟囔囔“講故事”。其實,這是孩子到了4.5-5.5歲:閱讀敏感期。而這一時期,父母也應該幫孩子抓住,對“變聰明”也有極大的幫助。

因為,日本著名的腦科專家茂木健一郎曾做過研究,發現閱讀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讀書越多的人大腦越聰明。主要是因為閱讀可以鍛鍊左右腦共同協作,並改變大腦靜息狀態,對大腦的生物性有持久影響。而且,熱愛閱讀的人,記憶力也會更好。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時抓住機會,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比如:給孩子講故事書,和孩子一起閱讀、看繪本等等。

總之,把握好孩子這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才更有機會養出聰明寶寶哦。

高階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