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讓很多人害怕!
那哪些東西致癌的可能性最高?離你最近的致癌物是什麼?
想知道答案,仔細看↓↓
首先,離不開這個權威機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隸屬於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是專攻癌症研究的跨政府機構。
我們先來看看它對致癌物的分類!
致癌物的分類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關於致癌物的分類:
按對人的致癌危險性,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致癌因子分成1、2A、2B、3、4共5類。
1類致癌因子,也有人稱之為“板上釘釘”類,即有充分證據證明對人類有致癌作用,屬於明確的人類致癌物。
截至2015年10月,1類致癌因子名單上共有118個成員!
當然,透過梳理,我們發現,離你最近的、常在你身邊出現的主要是以下幾種:
黃麴黴素、
甲醛、
尼古丁、
亞硝胺
(前體物質是亞硝酸鹽,
即亞硝酸鹽在特定條件下
才轉化成亞硝胺)、
苯並芘、
砒霜、檳榔、酒精等
砒霜、檳榔、酒精相信你一眼就能識穿,不用再說,接下來,我們逐一看看黃麴黴素、甲醛、尼古丁、亞硝酸鹽、苯並芘這五種一級致癌物!
一、 黃麴黴素:最強的生物致癌劑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它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
小心!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黴素!
1發黴的花生玉米
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花生、玉米等。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溫溼潤的環境下,一旦黴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
2變質的米飯
別以為做熟了就能放鬆警惕,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
3發苦的堅果
如果吃到變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時吐掉並且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黴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毒素,經常攝入會增加肝癌風險。
4沒洗乾淨的筷子
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黃麴黴菌,但我們平時使用來吃花生、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的筷子裡最容易藏澱粉,一來二去黴變了,黃麴黴素就藏在裡面了。
裸筷子、漆筷子都容易開裂藏食物殘渣而產生黃麴黴素。
5劣質芝麻醬
你愛吃的芝麻醬、花生醬,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變質的花生中含有黃麴黴毒素。而且這種加工後的產品,可比發黴花生難識別多了。
6小作坊自榨油
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儲存過程中如果發黴,榨得的油中還可能帶入黃麴黴毒素。
有的花生外表正常,但內部已出現黃麴黴素,而小作坊的壓榨機或家用榨油機工藝簡單,缺乏除去有害物質工藝,不能對原材料進行精煉。
二、苯並芘:可誘發多種癌!
動物實驗證明,長期吸入或食用含苯並芘較高的食物易誘發肺癌、肝癌、腸胃道癌症等。
小心!這些東西都含有苯並芘!
1高溫油炸食品
多次使用的高溫植物油、油炸過火、爆炒的食品都會產生苯並芘。焦煳的食品中其含量比普通食物的要增加10-20倍。
2炒菜油煙
據測定,食油加熱到270攝氏度時產生的油煙中含有苯並芘等化合物。
錯誤的做法就是:鍋裡油冒煙了才放菜!炒完一道菜後,不刷鍋就接著炒!這兩種做法都容易產生苯並芘。
3燻烤食品
燻烤所用的燃料木炭,本來就含有少量的苯並芘,在高溫下它們便有可能伴隨著煙霧侵入食品中。另一方面,被燻烤的魚或肉自身含有的糖和脂肪不完全燃燒也會產生苯並芘。
4掛爐烤鴨
“掛爐”方式製作烤鴨時,一方面,果木自身燃燒會產生一些苯並芘;另一方面,鴨肉經高溫產生的油脂等滴到火上,這些脂肪在高溫下發生熱解或熱聚反應,也會產生苯並芘,然後這些苯並芘就隨煙塵上升,附到烤鴨上。
5油墨
油墨中含有炭黑,炭黑含有幾種致癌性多環芳烴,尤其苯並芘的含量較高。有些食品包裝紙的油墨未乾時,會直接汙染食品。很多人喜歡用報紙包著草莓、大白菜等保鮮,這樣更容易接觸到苯並芘。
6汽車尾氣
早晨不要到馬路上鍛鍊或散步,因為汽車尾氣中含有較多的苯並芘。
三、亞硝酸鹽:有毒、間接致癌!
有毒?真的!
致癌?間接!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進入體內會和胃內的蛋白分解物結合,形成致癌物亞硝胺。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一字之差,但前者無毒,後者在數量大時有毒性。一次吃幾百毫克硝酸鹽沒有問題,但一次吃200毫克的亞硝酸鹽就有中毒風險。
小心,這些食物含亞硝酸鹽!
1熟肉製品
亞硝酸鹽是各國許可使用的食品新增劑,主要用在肉製品當中。
它可以讓肉色變得更紅豔,顏色討人喜歡。
對比下,是否加亞硝酸鹽髮色的肉顏色差異有多大...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提醒,正規肉製品廠的產品是可以放心的,新增亞硝酸鹽時會控制數量,也有國家部門的檢查管理。
但小作坊、餐館、農貿市場的產品一定要非常當心。
2久存綠葉菜
由於過度施用氮肥,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經常偏高。而硝酸鹽可以在蔬菜存放過程中被植物自己的“硝酸還原酶”轉變成亞硝酸鹽。
新鮮蔬菜亞硝酸鹽含量是非常低的,如果買來綠葉蔬菜又沒有馬上吃,而是放了兩三天吃,其中的亞硝酸鹽就很有可能升高。
3隔夜菜
蔬菜食用時經過幾雙筷子的反覆翻騰,已經讓細菌充分接種。即便吃完之後把剩菜放在冰箱裡,細菌也會緩慢地滋生。放的時間越長,產生的亞硝酸鹽就越多。
4醃菜
有必要知道一個普遍規律:醃製蔬菜的頭一兩週亞硝酸鹽含量最高,20-30天后含量很低。
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鍾凱介紹,臨床上出現的吃醃菜中毒的病人,一般是吃“爆醃菜”,也就是醃製時間很短的蔬菜。
5涼拌菜
天熱了,很多家庭喜歡拌點冷盤吃,有時拌得多就放在冰箱裡。雖然涼拌菜放幾天之後看起來還是很新鮮脆嫩,但放一兩天之後,其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卻比剩菜還要多。
6火鍋湯
有實驗測定火鍋湯中亞硝酸鹽的數值不足以令大多數人發生急性中毒,但其中氨基酸和胺類物質含量比較高,在加熱條件下,極可能與亞硝酸鹽合成亞硝胺類致癌物,常吃的話不能低估其誘發癌症的風險。
7粉色小蝦
聽說蝦皮是補鈣的好食品,於是天天都吃蝦皮、小蝦米、小魚、貝粒等海鮮類產品。還有些人喜歡吃魷魚絲、魚片幹、鹹魚。然而,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這些食品都含亞硝酸鹽,常吃會增加致癌危險。
蝦皮、蝦米、魚片、魷魚絲等所有食品吃之前都需要好好聞一下味道,如果有刺鼻氣味,產生的亞硝胺類物質一定少不了。
四、 甲醛:致癌致畸!
多項研究發現甲醛可誘發口腔、鼻腔、咽喉、皮膚和消化系統的癌症。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的研究表明,甲醛的釋放是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這一釋放期長達10~15年,會對人體造成長期的、不可逆的危害。
小心,這些東西被查出甲醛超標!
1娃娃菜等保鮮蔬菜
此前頻繁有媒體曝光,蔬菜市場使用甲醛對娃娃菜進行保鮮。
在山東聊城北外環蔬菜市場,有經銷商往娃娃菜裡沾泡“保鮮”液裡,它可能讓娃娃菜長久保鮮,“如果蘸了這個,娃娃菜根發白,你放三天也沒事,你要不蘸,一天根就發黑了。”
2魷魚等水產品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姜微波曾介紹,為了防腐和增加重量,魷魚、牛百葉、鴨腸等水發食品和水產品,最容易成為不法商販的新增物件。因為用甲醛處理的水發產品如魷魚,能使重量翻倍,從而獲利更多。
3部分牛仔褲、兒童服裝等
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介紹:
容易造成甲醛超標的紡織品主要有四類:
一是免燙服裝,
二是色澤深淺不一的牛仔褲,
三是兒童服裝,
四是在新舊人造板傢俱中存放的服裝。
4汽車腳墊
2015年8月,寧波市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對汽車腳墊進行的一項檢測結果顯示,隨機購買的22組汽車腳墊樣品中,有17組甲醛濃度超限。其中最嚴重的超127.3倍。
新買回來的汽車腳墊建議不要馬上使用,應先在陽光下晾曬,加快有機物揮發。如感覺腳墊刺激性氣味較重,要及時更換。
5裝修中的勾縫膠
從事室內環境研究30多年的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室內環境與健康分會執行理事長楊旭教授提醒:
“曾經做過一項甲醛長期釋放實驗顯示,不管買多好的材料,只要裝修工人用上脲醛樹脂黏膠,甲醛就可能會跟著你長達14~15年之久。”
脲醛樹脂黏膠就是裝修房屋時用到的勾縫膠,被用於門窗、傢俱、地板等拐角、接合處。許多裝修隊為節省成本,會選擇這種黏性強,卻成本低廉的膠水。而黏性越好,甲醛就含量越高。
6劣質仿瓷餐具
仿瓷餐具,在常溫下沒有毒性,而且穩定性好。但劣質仿瓷餐具,直接以脲醛樹脂代替密胺樹脂生產餐具,是用尿素和甲醛透過化學反應而形成,這種物質毒性大、容易溶於水並釋放甲醛氣體。
五、 尼古丁
菸草!
吸菸能吸入尼古丁,相信很多人都知曉。但你未必瞭解的是,香菸燃燒時所產生的煙霧中至少含有2000餘種有害成分,除尼古丁外,還有苯並芘、亞硝胺、等!所以,為了生命(你和你身邊人的),遠離菸草!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