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網導讀】到底從何時開始尊重孩子的隱私呢?有人說孩子到了兩三歲才有自我意識,這時候就要尊重孩子的隱私了。心理學家認為,從嬰幼兒期開始,孩子就有了自己的隱私,只不過他們還比較依賴父母,需要父母給予孩子尊重。比如,不隨意暴露孩子的隱私部位。
我個人認為,父母尊重孩子隱私的意識應該從孩子呱呱墜地就開始了,孩子的出生就是母子合體的結束,他已經成長為獨立的個體,我們就應該尊重孩子,當然包括他的隱私。
通常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出現了成人意識,接觸社會和人生的範圍更廣,自主意識也逐漸增強,此時如果有人侵犯他的隱私,他會誓死捍衛自己的權力。英國的一位心理學教授曾說過,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對隱私權的重視,超過他一生中的任何一個時期,包括成年期,如果你覺得隱私對自己很重要,那麼它對孩子的重要性並不亞於父母。
家長為什麼愛侵犯孩子的隱私權
曾聽朋友講過這樣一件事,一天,她問五歲的女兒,“你愛媽媽呢?還是更愛爸爸?”女兒回答說:“我更愛爸爸。”爸爸聽了很高興,追問了一句:“你是真的更愛爸爸嗎?”誰知,女兒竟生氣了,“不要再問了,兩個都不愛!”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這樣問沒有問題啊,我們平時不經常這樣問孩子嗎?其實這是侵犯了幼兒的隱私,這和我說兒子出生的時候像個小老頭是一樣的。
很多時候,大人會無意中侵犯孩子的隱私,一是因為一些人認為孩子哪裡會有什麼隱私,他那麼小,知道什麼呀?二是即使知道尊重孩子,還是會無意傷害到孩子,因為大人心中的“隱私”和孩子心中的“隱私”有著很大的區別,在成人看來,無關緊要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卻可能是“天大的事”。
所以,我們在孩子面前說話時要當心觸犯這些“禁地”。
1.我家孩子昨晚又尿床了
很多家長在一起聊天時,可能都會說到孩子尿床的問題,也許你是無心的,但孩子卻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為這些缺陷會讓他在朋友面前很沒有面子,還有的家長會說“我孩子屁股上有一塊黑胎記”,甚至當眾脫下褲子給別人看,這些行為都無意中冒犯了孩子。
2.我家孩子小時候也愛哭,可煩人了
大家對這句話不陌生吧,在你看來,這只不過是孩子微不足道的“曾經的過失”,但讓孩子聽到了,他心裡一定很不舒服,他不想讓人知道他的不光彩的過去。
3.你又不聽話了,你屁股忘記疼了吧
本來孩子就會對打罵留下“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歷,可父母偏偏又喜歡舊事重提,總是在眾人面前提起自己曾經的“痛苦史”,這會讓他非常不爽。
除了以上大家經常犯的錯誤外,還有很多,比如沒有經過孩子的允許,就動了孩子的玩具,或者檢視孩子儲蓄罐裡的錢等等。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當他的“隱私”被冒犯時,心裡一定很不高興,但是由於表達能力有限,更多時候他們會選擇“隱忍”,將憤怒與委屈埋藏在心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自卑,性格內向,不利於心理健康的發展。
如何保護孩子的隱私
家長要保護孩子的隱私,要從內心到行為上都發生改變。
1.理解孩子建立“心理邊界”的需求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邊界,就像在心裡建築一座圍牆,不允許別人越過圍牆,進入自己的領地。人們在自己的圍牆之內會感到安全、舒服,如果家長總是強行越過孩子的“心理圍牆”,就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失掉對父母的信任。
所以,我們要理解孩子對“心理邊界”的需求,如果孩子不願意講一些事情講給我們聽,不要粗暴地去打擾孩子,比如偷聽孩子打電話、偷看孩子的日記、跟蹤孩子等,這不是幫助孩子,不是拉近你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而是將孩子推到了更遠的地方。
2.和孩子平等溝通,做一個值得信賴的父母
一些家長偷看孩子的日記,是想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怕孩子走歪路,雖然本意是好的,但偷看的行為是大錯特錯的。孩子將日記鎖起來,不願意與我們溝通,是因為他們覺得父母不值得信任,不理解他。
其實,孩子是非常渴望與父母交流,在遇到心理困惑時,渴望得到父母的幫助,只不過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並不暢通,所以,他才透過寫日記的方式進行傾訴。
和孩子平等溝通才能消除親子間的隔膜,首先作為家長要放下架子,以孩子的思維、閱歷去面對孩子的問題,這樣我們才能對孩子多一些理解,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幫助措施。
比如,孩子和同學因為一塊橡皮吵架,孩子很難過,我們不能對孩子說:“不就一塊橡皮嗎?我給你再買一塊不就行了!”而是應該對孩子說:“我明白你的感受,你很傷心,可我覺得事情可能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我們一起想想辦法解決吧?”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理解的,是有人支援的,那麼,他在面對和同學糾紛這件事上,就會更加自信了。
尊重、保護孩子的隱私,父母要做到不侵犯孩子的心理邊界,懂得放手,適時退出,給予孩子自由,更要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做孩子堅強的後盾,這樣孩子才能敞開心扉,向父母吐露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