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走路,並非越早越好

大多數家長都會十分關注自家寶寶翻身、坐爬、站走的時間,民間流傳有俗語:“一舉頭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週會走”。很多父母喜歡相互攀比,自己的寶寶比別人家的寶寶先學會爬行、站立就會覺得自家的寶寶聰明而非常開心。

看到人家同月齡的寶寶都會走路了而自己的寶寶還不能走又會很著急,想盡各種辦法讓寶寶學習走路。其實家長大可不必為這些問題而操心,更無須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進行比較。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大運動發育歷程,拔苗助長,讓孩子過早站、走、蹦,其實對孩子的脊柱和下肢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安全健康才是養娃的首要目的。

1.抬頭、舉胸

“一舉頭,二舉胸”意味著滿1個月時,孩子在俯臥的情況下可以有抬頭的動作;滿兩個月時,不僅可以抬頭,而且抬頭時胸部也可以離開床面。趴著不僅可促進頸背部肌肉的發育,利於抬頭,而且透過刺激全身肌肉協調,促進大腦對運動功能的控制。

寶寶走路,並非越早越好

訓練寶寶抬頭可以買一些能發出柔和聲響的玩具,挑選高對比度或明快顏色的玩具最容易吸引寶寶。在寶寶的頭頂或頭側晃動,他自然就會擺頭尋找。另外孩子三個月以內視力、聽力都沒有發育完全,所以玩具儘量在離他20~30公分的地方更能吸引他。

如果孩子滿3個月,俯臥位時還不能抬頭,可能有兩種原因:家長從未讓孩子嘗試過“趴著”的姿勢。或者孩子神經發育存在問題。與喝配方奶粉和是否補過鈣、補過維生素A+D等無關。

2.翻、坐”

一般來說,如果嬰兒的發育正常,從3個月開始有翻身動作,甚至可翻身。而有的家長反應,孩子已經3個多月了,豎抱時頭還會後仰。只有頸背部肌肉“結實”了,豎抱時才可能承受頭部。嬰兒在6個月以內,不鼓勵豎抱。

五個多月的寶寶總想自己坐著,又坐不穩,該怎麼辦?這個時候孩子還不能自己坐穩,讓其獨坐對脊柱的發展是不利的。應該鼓勵孩子多趴著,既有利於腰背部肌肉和大腦的發育,又可以緩解“想坐”的慾望。當孩子能夠獨立坐在床面並能平衡自己身體的晃動時,孩子就有了獨坐的能力。

一般寶寶三個月可以自己翻身,六個月能夠坐立。只要是在滿九個月前完成,孩子的發育就是正常的。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拔苗助長,孩子要順應自己的發育規律。

3.會爬

當寶寶6個月大的時候,就不滿足乖乖坐著了。他們開始撐著自己的身體,往不同的方向移動,起初寶寶可能是先往後移,而不是往前移,當手臂和腿部的運動協調發展的時候,寶寶們就可以往特定的方向移動。

寶寶走路,並非越早越好

每種運動技能的發展都不是憑空而來的,爬行時,需要依賴神經系統、感知覺、骨骼肌肉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想要寶寶爬得更快,家長不要時時刻刻把孩子摟在懷裡。少抱,給孩子自由的生長髮育的空間,運動發育才能發展的更快更好。另外,讓孩子多趴著,趴著可以促進腰背部肌肉的發育,有利於孩子爬得更快。(孩子趴著時,要有大人在一旁看護,避免發生窒息等意外。)

4.站立

孩子如果腳掌能輕鬆著地,同時又能自己扶著物體站立,才能鼓勵他練習站立。一般在10個月後才會有這樣的能力。會站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孩子能平衡身體自主的晃動。只要腳跟能輕鬆著地,身體平衡也能控制得很好,就不會出現站走引起的下肢發育問題。

孩子站立時,如果是腳尖著地,說明還未達到站立的階段,不要扶著嬰兒站立,否則對嬰兒腳弓、下肢肌肉發育不利。一般來說,孩子在一歲之前會站,大動作發育就是正常的。

5.走路

寶寶12個月-15個月之間都是學習走路的時間,只不過是有的寶寶走路會快一些,有的會慢一些,但這都不能依次作為評價寶寶的依據,因為每個寶寶的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能力的發展各不相同,只要在發展的範圍內,家長就不要再擔心糾結,一驚一乍。

坐、站、走”等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隨著發育水到渠成的事。過早幫孩子“學”坐、站、走,會對脊柱、下肢造成沒必要的損傷。有些羅圈腿就是過早站立所致。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47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寶走路,並非越早越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