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失養,皮膚也不好,養好脾臟,臉才漂亮

現代女性一皮膚不好,就習慣把各種護膚品往臉上堆,殊不知,亂護膚的方法可能會讓這些吸收不了的物質都堆積在皮膚上,能不能被吸收先不說,還有可能堵塞毛孔,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

從中醫的角度,不找到原因亂護膚的方法是「治標不治本」,更為合適的方法應該是「外病內治」。

皮膚問題雖見於外在皮毛、肌膚,但與體內臟腑氣血陰陽有密切關,其中作為後天之本的脾胃尤為重要。

脾胃乃人之根本,治病之本在於脾胃。然而脾胃跟皮膚有什麼具體的關係呢?在夏季來臨時如何護好脾胃,養好皮膚,預防皮膚疾病呢?

有句順口溜叫:脾胃好不好,臉上見分曉!

顧名思義就是脾胃的狀況可以影響皮膚的外在表現。如果把人體比作一棵大樹,「脾」就相當於樹根,「皮」就相當於樹葉,根深才能葉茂。

所以,脾胃不好的人,從皮膚上就能看出來。

1、脾虛皮膚營養少:斑點、面色晦暗

《素問·五臟別論》之「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素問·玉機真髒論》之「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

脾主運化,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輸,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肉的營養皆依賴於脾。

脾氣充盛,才能有效行使運化功能,人體才能均衡吸收營養。

一旦脾虛,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就不能有效的化生為精氣、血液輸送到我們皮膚,皮膚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會斑點叢生、面色晦暗,同時脾也主四肢、肌肉,脾虛就會出現皮膚鬆弛、皮膚缺乏彈性等。

2、脾虛皮膚衰老早:皺紋早生、長斑

《黃帝內經》曰:「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這句話的意思是:女性到了35歲,陽明經的經氣和氣虛開始衰弱,從而出現面色萎黃、頭髮脫落、皺紋早生、長斑等衰老症狀。

陽明脈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首先,足陽明胃經是連線脾胃臟腑的經絡,經氣衰弱則脾胃的功能也下降。

其次,足陽明脈起於我們的瞳孔正下邊,往下走到口角,再從腮幫子這兒沿著面頰往上走,直到額頭,這條經絡就是我們的足陽明胃經。

它基本上覆蓋了我們整張臉,所以它的經氣不足影響臉部皮膚。由此可見,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人就意識到「脾虛致皮膚衰老」的道理。

3、脾虛皮膚代謝慢:色斑、萎黃

《難經·四十二難》:(脾)主裹血,溫五臟。

脾主中焦,化生營氣,營行脈中,血由氣攝,脾虛則營氣化生不足,影響脾負責五臟六腑血液的統攝,使血液在脈中流動而不致溢位脈外的功能。

脾胃調和,才能血氣充盈、血行暢通,進而上榮於面,光彩照人。

脾功能失常,皮膚的營養補充和新陳代謝就會受到拖累,皮膚深層的毒素和垃圾排不出來,就會堵塞毛孔,進而阻礙有效成分吸收。

人體內淤積大量毒素,從而皮膚色斑、萎黃等問題就會層出不窮。

夏天來臨,這個季節較常見的皮膚問題就是溼疹,溼疹的症狀有:皮膚會生成紅斑、丘疹、水泡;甚至是劇烈瘙癢紅腫,越抓越癢,越抓越紅腫,根治較難,讓人恨得牙癢癢。

這與脾胃功能受損相關。因此,想要「漂亮一夏」,靠的不是化妝,「妝」得再成功,也只能讓你美一時,養好脾胃,調好皮膚,才能讓美麗由內到外,素顏也漂亮。

1、喝小米粥調節脾胃平衡

中醫認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飢飽無度、嗜食辛辣肥甘厚膩就會影響脾胃吸收、消化,加之夏季悶熱多雨,從而導致溼疹病發生。

溼疹雖然是皮膚病,但中醫認為根源在於臟腑。溼疹患者中脾虛的比例較多,多為脾胃不和,內生痰溼,有脾虛的溼疹患者較不容易痊癒。

多數情況下溼疹到後期都會演變為慢性溼疹,主要表現為皮膚粗糙、肥厚、乾燥。

這也說明了慢性溼疹病人之所以容易復發的原因,就是脾虛導致身體的水液不能正常代謝排出體外,易溢於皮膚而引發溼疹。

如果脾具有運化水谷精微的能力,能夠把人體攝入的五穀雜糧運化為氣血滋養皮膚,就不會堆積溼氣誘發溼疹了。

對於這種飲食失節導致脾胃不和的人群,較為合適就是透過飲食調節來恢復脾胃的平衡,其中小米粥是不錯的選擇。

《本草綱目》記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還可以搭配南瓜、紅棗、山藥等食材,不但幫助豐富營養,增進口感,還增強健脾的效果。能調脾胃,還能養好皮膚。

2、不熬夜 艾灸調脾胃

過勞熬夜也會影響脾胃功能,暗耗脾胃的氣血,導致脾胃虛弱,從而皮膚髮黃。

發黃的原因正是由於身體血液的執行和分佈不足,導致臉色發黃沒有光澤,這是脾胃虛的表現。

因此,一定要注意休息,作息規律,切勿長期熬夜。需要在平時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按時休息,這樣脾胃虛弱的症狀就會慢慢緩解。

另外也可以用艾灸調脾胃,我們可以透過脾虛產生的一些症狀,具體判斷艾灸的穴位。共性穴位有足三里、脾俞、胃俞。

如果痰多加豐隆;容易噁心加內關;容易便秘加支溝;容易腹瀉加天樞、神闕;胃納不佳加中脘;體虛多病加百會、關元、太溪。

養脾胃就要找對方法,其實在養脾胃方面,中醫還有很多的名方,對養脾健胃超管用,小編推薦你好好看看這門課——《脾胃一強壽命長!名醫教你調脾胃》

點選下方免費試看課程↓↓↓

王鴻謨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名老中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診斷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生物醫學特徵辨識學會副主席,中國針灸學會經絡研究分會委員,《中華臨床醫藥雜誌》副總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養生專家。

王鴻謨教授從事中醫教學、醫療、科研等工作40多年,擅長察色切脈診病,針藥並用治癒疑難重病。在建立中醫色診學、診法客觀化、完善辨證體系、還原構建經絡系統、體表-內臟多層次對應相關等方面多有建樹,取得了公認的學術成績,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研究成果為中外學術界廣泛關注。

知道養脾胃的重要性,那麼該如何調養呢?王鴻謨教授攜5位專家專門製作了8節養脾健胃知識,全面覆蓋脾胃問題。讓廣大朋友們遠離胃酸胃痛、脾虛潰瘍、腹痛腹瀉等常見脾胃疾病。

另五位專家分別是:

逯儉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 主任醫師

陳濟德 山東省無級中醫藥師承教育指導專家 主任醫師 教授

李昂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任醫師

李軍祥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王志斌 北京東方醫院脾胃肝膽科副主任醫師

這門課就是要幫助大家,正確的認識脾胃和人體,各個系統、各個臟腑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生活中怎麼樣科學合理的養脾健胃。

看完這些課,不僅能明脾胃疾病的早期症狀、脾胃不和人群最佳的飲食方案以及脾胃疾病的治療等諸多問題,讓你擺脫焦慮。

還能明白胃炎、胃潰瘍引起的其他併發症、脾虛分別有哪些表現,並且針對不同的人群,給出了對應的詳細可操作的脾胃不和防治技巧(吃、睡、補、按),以及對應的藥物。

這時,你可以選擇在家先聽聽醫生怎麼說,戴上耳機就能隨時隨地觀看課程,很私密。

只要在零碎的時間,花個幾分鐘就好,每天瞭解1個脾胃不和小知識,防治脾胃疾病很輕鬆!

科學、靠譜、值得看,名醫親授,在家就能獲得專家建議

最省心、靠譜的做法還是聽聽醫生的建議。

現實中,很多人會問朋友,結果對方也只是道聽途說。也有人會自己去網上查,然而又缺乏專業知識,無法分辨網上各種真真假假的資訊,結果一不小心就錯信偏方,沒效果還傷身。

可很多人要麼沒時間去醫院,要麼每次去都是“排隊2小時,看病5分鐘”,很多疑惑都還沒來得及問,就讓回來了。

而這門課,就能解決你關於脾胃疾病的各種疑惑,懷疑自己有脾胃疾病,想防治脾胃疾病,都適合看這個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04 字。

轉載請註明: 脾胃失養,皮膚也不好,養好脾臟,臉才漂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