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之後的餵養問題是頭等大事。
一般前幾個月母乳、奶粉能夠滿足寶寶大部分營養,隨著孩子長大,漸漸母乳與奶粉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給寶寶了。
因此,除母乳奶粉外,父母會選擇新增相應的輔食來適應寶寶所需的營養。
但是在給寶寶餵養的過程中不小心也會走入誤區,那麼我們就看下餵食的誤區都有哪些吧。
1. 孩子一哭就去喂
有一些家長一聽寶寶哭了就會去餵奶,但是有時候寶寶哭也並不代表他是餓了,有可能也是他身體的某一方面不舒服或者只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注。
在聽到寶寶哭後,一定要首先觀察寶寶的情況,一股腦地歸為孩子餓了,不僅無法緩解寶寶的哭鬧,還會加重他的不舒服。
2. 沒有固體食物
剛新增輔食的寶寶,家長怕牙齒髮育不完全、不好消化,會把食材做成糊狀、泥狀。
但這樣反而本末倒置了,固體食物有助於寶寶頜骨與牙齒的正常發育的,還能夠鍛鍊咀嚼能力,並且促進寶寶面部肌肉運動。
3. 餵奶時忽視寶寶的心理需求
有沒有在餵奶時,把寶寶往胸部一放,就開始拿起手機看了呢,完全沒有與寶寶的眼神交流。
寶寶是透過和人的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來表達感情以及接受感情,親子之間的親密感也是在日常中的小事間一點點建立起來的,忽視了這些也不利於親密感的形成。
所以不僅要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同樣重要。
4. 替寶寶嚼飯
擔心孩子飯嚼不爛,家長會多一道工序把飯嚼爛後再餵給寶寶,但是聽著就感覺這樣不對,隨著育兒觀念的進步替寶寶嚼飯很多爸爸媽媽已經不會這麼做了,但是不妨礙老人家繼續這樣做。但其實這是不衛生的。
首先每個人的口腔裡就有無數種細菌,沒有辦法保證替寶寶嚼飯的口腔是無菌的,如果替寶寶嚼飯的人正好生病或有一些口腔問題,那麼很容易把這些細菌、病毒傳染給寶寶,再加上寶寶本身抵抗力就比較弱,一旦細菌入侵還要讓寶寶遭罪看病,這不是得不償失嘛。
5.吃得越多越好
彷彿吃得越多越能證明孩子越健康,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寶寶小不知道什麼為飽,如果家長持續一直喂寶寶,寶寶便會持續增加攝入量,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造成積食、消化不良。如果餵食過程中看到飯從寶寶嘴邊溢位來,就可以停止,不要再強求寶寶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