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一小時,父母如果能堅持陪寶寶做這些事,可會讓娃受益終生!
生活中有很多家庭不管幹什麼事情都是很有具有儀式感的,比如說:睡覺前的一句晚安,或者是其他,但是也有另外一種家庭習慣性地用大吼、暴力來解決寶寶睡覺的問題,把寶寶罵哭了,然後讓小寶寶帶著淚水與滿滿的怨氣入睡。
也許寶寶第二天會變得像沒事人一樣,甚至還是會抱著你的脖子說“媽媽我愛你”,但是這樣的事情有了幾次之後,寶寶的性格和心靈都會受到一定的創傷。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指南指出,寶寶比成人需要更多的睡眠,而健康睡眠指的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總體來說就是,寶寶的身體、心靈其實都是需要進行放鬆的,轉換到睡前的最佳狀態,否則就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
而睡覺前的“戰爭”對寶寶無疑是一種心靈傷害,這種傷害會讓寶寶帶著不穩定的情緒進行入睡,把痛苦沉澱在內心深處。有科學研究指出:如果寶寶在睡覺之前,受到一些比較大的刺激,大腦會提高皮質醇(壓力荷爾蒙)的水平,明顯地提升個體所感受到的壓力,使人變得情緒不穩定、易怒、易激惹。
寶寶在入睡後,大腦的思維還在繼續,寶寶就會做噩夢,甚至發生夢遊的情況。也就是說睡前的情緒,會被“刻”在寶寶的內心深處。也許寶寶第二天就已經忘記了,但寶寶心靈受到的每一次傷害,都可能會成為影響他性格的一部分。
寶寶被打罵之後,寶寶會哭會害怕,他們在怕什麼?
他們最怕的無非是,自己全身心無條件信賴的父母,對自己的愛卻是“有條件的”,而自己的“不乖”就會喪失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加上睡前人的情緒會放大,很容易讓寶寶遇到一些比較消極的事,不自信,嚴重的可能還會影響寶寶安全感的形成。
有很多寶寶睡覺之前,都會要求爸爸媽媽講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或者不斷地提出別的一些要求,把爸爸媽媽弄得心情急躁,但是越到這種時候爸爸媽媽越不能著急,要對寶寶有極大的耐心,這樣的話,不僅有利於親子關係,還有利於寶寶的睡眠。
反之,如果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的態度是比較尖銳的話,那真的會刺傷寶寶,也會破壞親子間的親密感。
睡前的這一小段時光,除了是記憶的高峰期以外,更是一個人內心最寧靜,最渴望溫暖,渴望溝通的時候。如果父母能夠放鬆心情,順從寶寶的成長規律,巧妙地利用這睡前的這一個小時,做以下幾件事,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其實寶寶是很需要鼓勵的,尤其是媽媽溫柔的語言,這個時候,媽媽們可以給寶寶講述一下他這一天內的成長,當寶寶聽到這些以後,會把寶寶帶入甜睡時光,也是開啟第二天開心生活的鑰匙。
做父母的,總是會在寶寶長大,到了青春期時,開始感嘆,寶寶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不願意跟父母多交流了。其實親子之間的交流習慣,應該從小就開始養成,如果想要讓寶寶睡前內心安靜下來,父母需要關閉電子產品,陪伴寶寶進行一些睡前閱讀。
美國暢銷兒童書作家勞拉·努梅羅夫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小的時候,我的父母每天晚上都會讀書給我聽,正是從那個時候起,我愛上了讀書。九歲的時候,讀別人寫的故事讓我感到無比興奮,我開始想要自己進行寫作。而今天,寫作也成了我的職業。”
睡前閱讀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也是寶寶大腦發育、思維形成的一個過程。閱讀不僅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認識世界的一個窗戶。父母都知道睡前閱讀的重要性,但是有一個“冷知識”大家可能不熟悉。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揭露:爸爸給寶寶讀睡前故事,會讓寶寶受益更大,尤其是爸爸在寶寶兩歲之前就開始為其閱讀。媽媽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會傾向於陳述事實,而爸爸往往會更天馬行空一些,引起寶寶的興趣,也會引發寶寶進行思考。
寶寶在睡前的想象力是很強大的,如果在這個時候給寶寶講一些想象力豐富的故事會刺激寶寶的想象力,所以睡前閱讀,記得讓爸爸也參與進來。
睡眠對於寶寶是一個很重要的生長髮育的過程,建立良好的一個睡眠儀式,不但能讓寶寶準時進行入睡,還能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千萬不要讓寶寶傷心地睡著,這樣對寶寶真的是一種莫大的傷害。
換個方式,也許能讓睡前時光,變成難得可貴的親子時光。帶著愉快的心情入睡,寶寶會更加懂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