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很多時候,讓人難過的不是為別人付出的辛苦過程,而是你自以為付出了犧牲,卻沒想到人家根本不領情,最終你只是感動了自己。
這種感覺在男女情感上很常見,但在親子關係上,更常見。
只是很多時候,一心為孩子付出的父母不知道而已。
一位寶媽就這樣跟我說了她的經歷:
生娃後孩子奶奶表示可以幫忙帶,但需要把孩子帶回老家養,她捨不得,毅然放棄自己的工作,回到家成了全職媽媽。因為在孕期她就看了很多育兒書,書上說了,孩子三歲前很需要父母的陪伴。
為了孩子,她放棄了心中的詩與遠方,日子被屎尿屁的瑣碎所替代。放棄了工作事業、友誼同伴,逛街旅行,她的世界幾乎就只剩下了孩子。
但沒想到,又一次孩子惹她生氣,她十分寒心,說,媽媽這麼愛你,你都不知道關心一下媽媽嗎?
孩子看著她,十分淡定地說,你根本不愛我,所以我也不愛你。
那一瞬間,她感覺世界都要坍塌了一般。想起幾年來她的付出,覺得這是場笑話。
她問我,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孩子被嬌寵慣了不懂得珍惜?還是有些孩子本性如此,毫無感恩之心?
其實,我理解這位寶媽的無助和絕望。但我還是想說,很多父母愛孩子,只是以自己以為的方式去愛,卻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於是最終就會出現這樣的畫面:你辛苦付出的愛和情感,孩子並沒有接收到。
想要愛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開啟方式?請大家牢記一句話:孩子會透過父母對他們的關注有多少,來衡量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價值,從而判斷父母對他的愛有多少。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因為工作太忙無法陪伴孩子而做出種種彌補措施(比如總買衣服零食玩具),孩子也不會因此就覺得父母是愛他的。因為他最需要父母給予的,就是對他的關注。
就好像那句經典句子“我想要的是蘋果,而你卻給我一車梨,還說你看我多愛你”,父母只有給予孩子的是他真正想要的,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
既然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那又該如何“關注”孩子呢?
1. 花時間全身心陪伴孩子(手機電話電視禁止)
很多上班族父母無法做到長時間陪孩子,但可以高質量的陪伴。
何為高質量陪伴?其實指的就是在陪伴過程中,父母用心,孩子開心,雙方都很愉悅。而不是非得要繪本共讀、親子游戲。
如果共讀過程中孩子不耐煩,父母還是強硬要求孩子坐下來看書,孩子氣鼓鼓,父母心不在焉,又怎麼稱得上高質量?
相反,如果疲憊的父母只是安靜地跟孩子談話聊天,隨時對孩子的問題溫柔回應,這也算高質量的陪伴。
2. 及時回應孩子的話語、需求,不說氣話、假話
我曾看到一個影片:
女兒因賭氣離家出走,父母慌忙尋找,最終將孩子找回。孩子推開門的那一瞬間,爸爸又著急又心疼,一句話脫口而出“你挺有能耐啊,會離家出走了!怎麼還知道回來?”
女兒一聽,臉色立變,又一次甩門離開。
這就是父母言語和內心不合一,給孩子造成了錯覺。
很多父母覺得要維護自己的權威,不願意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於是即便錯了也不承認,還嘴硬。甚至說反話氣孩子。可是要知道,孩子會把你的氣話當真,從而真的被傷到了心。
對待孩子,要身心合一。要開放地把自己的內心展示給孩子。不要用憤怒的指責來掩蓋自己的無助、擔心和恐懼。
3.杜絕“只關注孩子的壞行為,不關注好行為”
很多父母在孩子表現正常甚至良好的時候,覺得理所應當,而當孩子一旦行為不當,父母的指責、埋怨就全都來了。
時間長了,這種“只關注壞行為,不關注好行為”的表現會讓孩子覺得,我只有表現出不良行為父母才能注意到我。
於是,孩子會變得情緒化,總是以誇大的方式來表達情緒。這樣更加激發了父母的反感。一家人雞犬不寧。
這樣的例子在二胎家庭中很常見。父母們不妨回想一下,當你們的注意力和誇讚集中在老二身上時,大寶是不是就常常會“做壞事”?其實他是在提醒父母:請關注一下我,我也需要你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