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大多數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孩子付出,孩子小時候要給他創造好的成長環境,長大後又要給他攢錢結婚生子,等到孩子成家立業,父母也就老了。
有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成為人中龍鳳,也有父母只期望孩子能健康快樂地長大,做一個善良孝順的人。
父母辛苦付出,無非就是為了讓子女過得好一些,他們沒有太大的願望,只希望到了遲暮之年,行動不便,沒有賺錢的能力時,可以得到子女的照顧。
贍養父母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但如今很多人都頂著非常大的壓力,無暇顧及父母,只能將他們送進養老院或者是請保姆,更有甚者直接對老人不管不顧。
本以為等孩子大了就可以享福了,事實證明,人老了,真正的苦日子才剛開始。
就有這麼一個例子,一位84歲的老人明明有四個兒子,晚年生活卻沒有著落,見兒子們都不願贍養自己,她表示想僱個保姆來照顧她。
楊奶奶自打八年前老伴去世後,四個兒子就承擔起撫養她的責任,在這些年裡,兒子們分工明確,輪流照顧她。
後來她因病住院,出院後卻發現四個兒子不再像以往一樣輪流照顧她了,大兒子和二兒子對她不管不顧,她只能住在三兒子家裡,只有四兒子偶爾會來看望她。
楊奶奶表示,她之前和二兒子一家發生過矛盾,輪到二兒子家照顧她時,起初還好好的,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氣氛融洽,但到了第二天,二兒子對她的態度就發生了轉變,總是對她愛理不理的。
她以為是自己哪裡做錯惹得二兒子不高興,就主動和他溝通,結果二兒子依舊不願理她,她覺得,可能是自己的到來妨礙到二兒子一家的生活,於是就搬進三兒子的家。
楊奶奶也理解兒子們都有各自的生活,不好一直打擾,就決定留在三兒子家裡,讓他們輪流來給自己送飯。本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沒想到他們不僅送飯不及時,態度還很惡劣。
尤其是二兒媳婦,一聲不響地把飯給她扔在門外,回到家後又給她打電話讓她出去拿,這一行為讓楊奶奶心裡很不好受,她怎麼也沒想到兒媳竟然會這樣對她。
為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調解員來到了二兒子家裡,當被問到為什麼要苛待老人時,二兒媳婦說出了內心的不滿,她表示,婆婆總是挑撥他們兄弟四人的關係,還總對街坊四鄰說他們以及大兒子一家的壞話。
更讓二兒媳婦接受不了的是婆婆的偏心,她對調解員說,婆婆的卡里有十二萬元,這些錢一直由四兒子保管,直到有一次,大嫂去查賬,發現卡里的錢在一天之內全部被轉走,他們兩家就懷疑是四兒子想獨吞婆婆的錢,要麼就是婆婆把錢給了他。
聯想到婆婆搬到三兒子家常住,二兒媳婦甚至開始懷疑婆婆是不是把錢分給三兒子和四兒子,不然三兒子為什麼願意讓婆婆在他家常住?
四兒子解釋說這其實是個誤會,母親有兩張卡,他只是把錢都歸到了一張卡里面,二兒媳婦顯然不相信這個解釋,對於撫養婆婆的問題,她希望由大哥大嫂出面解決,至於該怎麼做,他們一家聽從大哥一家的安排。
提到大兒子一家,楊奶奶認為大兒媳婦之所以不給她送飯,不贍養她,主要是因為一些陳年舊事,和大多數婆媳一樣,她們早前也經常發生爭執,大兒媳和二兒媳難免會對她懷恨在心。
楊奶奶表示,丈夫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擔心自己去世之後,大兒媳婦會因為以前的一些過節對她不好,臨終前他對大兒媳婦豎起大拇指,示意讓她做好榜樣,好好孝順婆婆,結果,大兒媳婦還是辜負了公公的期望。
調解員找到大兒媳婦,說起給婆婆送飯的事情,大兒媳婦也很委屈,她表示輪到自己家送飯的時候,她讓兒子去送飯,婆婆卻以他們有矛盾為由拒絕他們家的飯菜。
大兒媳婦承認她早些年確實和婆婆鬧過一些矛盾,那時的她年輕不懂事,為人比較強勢,每當和婆婆意見不和,她就出口頂撞,但那都已經是陳年舊事了,她也不會因為以前的事情就苛待婆婆。
大兒媳婦之所以這麼強勢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她的丈夫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明明是家裡的大哥,卻沒有什麼發言權,還經常吃虧,作為妻子的她就必須強勢一些,最起碼不能讓自己家繼續吃虧。
大兒子說他們一家從來沒有想過不贍養老人,雖然母親一直在三弟家住,但他們還是專門為母親留出一間房,這間房子面積不大,卻傢俱齊全,不管是從裝修還是其他方面來看,都要比三弟家好很多。
除了年輕時的一些過節,大兒子一家自認為沒有對不起母親的地方,母親不願意來他們家住,不接受他們送過去的飯菜,也讓他們感到很無奈,他們實在想不通到底什麼地方得罪了母親。
大兒媳婦認為,當下最重要的就是解決贍養婆婆的問題,她作為家裡的大兒媳,理應召集大家一起商議對策。
隨後她來到三弟家,樓下站著許多鄰居,有了解情況的鄰居告訴調解員,大兒媳婦對婆婆一直都很不錯,之前老人還沒搬來老三家的時候,幾個兒子家輪流照顧她,每次輪到老三他都在忙,每到這時,大兒媳都會主動承擔起照顧她的責任,對老三也沒有一句怨言。
聽到有人為自己說話,大兒媳婦很感動,積壓在心裡許久的委屈再也忍不住爆發出來,多年來她對婆婆照顧有加,即便之前有過矛盾也該過去了,她能做的都做了,不知道婆婆還想要她怎樣。
或許是覺得太委屈,她不願意上樓見婆婆,調解員只能上樓勸說楊奶奶去大兒媳婦家和她見一面,有什麼事情當面說開,一家人還是應該和睦相處。
聽到要去大兒媳婦家,楊奶奶果斷拒絕,情緒也很激動,表達出了對大兒媳婦的諸多不滿,她不可能去見大兒媳婦,更不可能和大兒媳婦心平氣和地解決矛盾。
兄弟之間因為利益反目成仇,婆媳間又有諸多矛盾,楊奶奶之所以選擇在三兒子家常住,是因為只有三兒子家讓她覺得很自在,現如今大兒子和二兒子卻認為她偏心另外兩個兒子,把存款都給了他們,所以認為三弟因為得到好處才願意一直讓母親待在自己的家。
楊奶奶不願意讓三兒子和四兒子揹負太多壓力,於是她決定讓四個兒子表個態,養還是不養都要有一個態度,沒有人願意養她,她就僱一個保姆照顧她。
關於大兒子和二兒子家一直在意的錢財問題,她公開了自己的賬單,裡面還有十五萬元,但大兒子和二兒子一家依舊不認可這個賬目。
兩個孩子的不信任讓楊奶奶也很無奈,她無論如何都沒想到,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竟然會因為錢和她鬧到這種地步,現如今她已經做好了請保姆的準備,不打算再依靠兒子了。
作者觀點:
俗話說養兒防老,但楊奶奶的經歷告訴我們,養兒不一定能防老,年輕時為了將四個兒子養大成人沒少吃苦受罪,沒想到人老了,真正的苦日子才剛開始。
楊奶奶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堅持認為母親偏心,瞞著他們悄悄把存款給了三弟和四弟,尤其是二兒子一家,因為一件不確定的事情,甚至將母親所有的好都拋之腦後。
先不管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每個人都有支配自己錢的權利,那是楊奶奶的錢,她想給誰就給誰,辛苦那麼多年將孩子撫養長大,難道還換不來他們的孝順嗎,必須要用錢才能讓他們贍養自己嗎?
更何況四兒子已經解釋這件事情是一個誤會,楊奶奶也公開了賬單明細,但大兒子和二兒子始終不相信。
楊奶奶住在三兒子家,讓他們輪流送飯,原本是想減輕他們的壓力,結果卻連一頓熱乎飯都吃不上,兒媳婦送個飯還要對她冷眼相待,甚至把飯丟在門口,讓她自己去拿。
兄弟間為了利益,棄母親於不顧,這就是不孝順,贍養父母是每個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希望他們能明白這一點,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
想要解決好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溝通,可以看得出來,他們一家兄弟以及婆媳之間都存在一些矛盾和誤會,想要解開這些心結,就需要坐下來好好聊一聊,親人之間哪裡會有隔夜仇呢?
不管怎麼樣,兄弟四人都不應該忘記母親的生育和養育之恩,關於母親手裡的錢,那是她自己的東西,作為孩子不要在意那麼多,不管母親以後會留給誰,他們都應該盡到一個兒子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母親為了孩子可以抵擋各種苦難,唯獨抵擋不了孩子帶給她的苦難,母親年輕時已經吃了太多的苦,晚年生活就讓她在安穩中度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