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成藥,專調脾胃虛寒

現在脾胃虛寒的人太多太多了。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箇中成藥,專門調理脾胃虛寒。

它就是附子理中丸,出自宋代官方醫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附子理中丸其實是在理中丸的基礎上加了一味附子。

理中丸出自東漢大醫張仲景之手,張仲景生活的年代,常年戰亂,民不聊生。老百姓呢吃不飽,穿不暖,那個時候的脾胃病基本上都是餓出來,凍出來的。所以張仲景特別注重對脾胃的調養,理中丸這個方子就是仲聖專門用來調理脾胃虛寒的。

一箇中成藥,專調脾胃虛寒

雖說現在已經告別了那段飢寒交迫的歷史,但是脾胃虛寒的人依舊非常多見。常言道,十人九寒。十個人裡邊,差不多有九個是虛寒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個是因為人每天都要吃飯、喝水,稍不注意,脾胃就受寒了。

再一個空調的普及,從家到商場,到寫字樓,再到公交車,到處都是空調,空調多了,寒氣也就多了。如果你沒有做好腹部保暖,那寒氣很容易就長驅直入。

附子理中丸:黨參、炒白朮、乾薑、甘草、附子(制)。

再強調一遍,附子理中丸是有中成藥的,藥店就有。

簡單的解讀一下這張方子。

一箇中成藥,專調脾胃虛寒

乾薑和附子非常的辛熱,兩味藥聯手把脾胃裡的寒氣散出去,再把脾胃暖起來。

乾薑的主戰場在脾胃,附子就厲害了,喜歡走竄,它能從脾胃一直暖到腎。所以附子理中丸也可以說是脾腎並治。

如果把脾胃比作一個房間,這個房間又潮又冷,乾薑和附子的作用就是生火,但是光有火不行啊,還得有柴,否則這個火它燒得不持久。

甘草性子和緩,不急不躁,有了它,就像是往火堆裡不斷地添柴,可以讓火的溫度一直持續下去。

很多中醫大夫在開方子的時候會把這三味藥配在一起,附子有了乾薑、甘草,毒性得到減弱;乾薑、附子有了甘草,藥力更加迅猛,而且持久。

黨參和白朮為脾胃提供營養支援,脾在中醫五行中屬土,土地肥沃,土地有營養,那農作物才能長的好。

一箇中成藥,專調脾胃虛寒

白朮不僅是補脾的高手,也是祛溼的高手。脾胃有寒氣了,那麼,脾主運化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身體裡的水液運化不掉,慢慢的就變成了水溼。白朮可以把溼氣排出去。

最後來說說脾胃虛寒的幾點表現。

第一,怕冷,而且是一年四季都怕冷,手腳總是冰涼冰涼的。脾主四肢嘛。脾胃有寒氣,手腳自然也暖不起來。

另外,大家可以伸出手來摸摸肚子,非常的柔軟,假如你的肚子摸上去有點涼,說明你脾胃虛寒,如果發硬,說明你的寒氣是有點重了。

第二,容易腹瀉,吃點涼的要拉肚子,吹陣冷風也要拉肚子。脾胃本身就已經很虛很虛了,又受了寒,就要鬧情緒,就徹底不工作了,當脾胃裡的食物不能往上升清的時候,它就要轉而往下走,就是腹瀉。

一箇中成藥,專調脾胃虛寒

第三,容易胃痛。痛起來,喝點熱水,或者用暖水袋捂一下,感覺會好一點,這就是虛寒性胃痛。女性朋友還會痛經。

第四,沒完沒了的上火。一個人明明脾胃虛寒,但他偏偏又容易上火,這事兒就奇怪了。

其實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曾提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

身體有火氣了,這火本來可以引到下面,去溫暖我們的手腳,但是因為脾胃太寒了,像冰塊一樣橫亙在那裡,這團火下不去,只好往上走了。一旦把這層窗戶紙捅破了,那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牙齦腫痛治療起來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第五,尿頻,小便清長。像這種情況,一開始可能是脾胃虛寒,脾胃沒有火力把水溼蒸發掉,水溼自己找了個出口,從身體的下竅排出來了。到後面腎臟也會受到連累,慢慢地發展為脾腎兩虛。

一箇中成藥,專調脾胃虛寒

第六,脾胃虛寒的人也是會便秘的,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便秘就是上火了,因為缺乏陽氣,不能蒸騰氣化,津液不能很好地輸布,這個時候的腸道會因為缺少津液的潤滑而變得乾澀,大便在排出的過程中就變得十分困難。

第七,脾胃虛寒的人舌苔是淡白的,舌頭看起來滑滑嫩嫩的,因為水液代謝不出去,這也是寒的表現。如果舌苔發黃,那就是有熱,就不能吃附子理中丸了。

虛寒體質的調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要多久呢?直到怕冷、腹瀉或者便秘等等這些問題得到改善為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96 字。

轉載請註明: 一箇中成藥,專調脾胃虛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