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寶寶看到“某人”時會大哭,並非迷信,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

由 鈄翠娥 釋出於 健康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寶寶年紀小,說話都說不順暢,但是在表達情緒的時候,就比較直觀了,碰到喜歡的事情會咯咯直笑,碰到不喜歡或者恐懼的事情,會直接哭出來。
但是寶寶的情緒表現,往往也有很難讀懂的時候。
孩子在碰到某個特定的人之後,情緒會突然崩潰,忍不住的大哭,家長怎麼勸都徒勞無功。導致家長和對方都非常尷尬。
網上就有一位寶媽,對類似的事情發出疑問:
“四個月的寶寶,每次見到我媽就大哭,搞的我媽很是沮喪。要說她是認生,但是孩子看見別人都好好的,看見陌生的攝影師都不哭不鬧,為什麼一看到我媽就哭?”
有這種情況的,並非這位寶媽一人,許多小孩一看到某些特定的人就會哭,大家都摸不著頭腦。
老一輩的人喜歡說,這是因為小孩看見了“邪氣”或者不乾淨的東西。
其實,事實並非迷信。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哭鬧,小孩看見某人哭,不出意料是以下幾個原因,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1.以往某種消極情緒的影響
從上面那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寶寶特別排斥外婆,一見外婆就哭,父母判斷,可能是因為外婆發火時,兇狠的一面,被孩子給記住了。
其實這個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寶寶4個月時,視覺發育還不完全,看東西的時候做不到完全具像,比較容易記住輪廓和聲音。
外婆兇的時候,聲音以及模糊的輪廓,都給孩子留下了不好的記憶,創造了孩子害怕的氛圍。
所以孩子再次見到外婆時,會感到害怕,嚎啕大哭,迫不及待尋找安全的懷抱。
等到孩子視覺發育逐漸完全,看到微笑、和藹的外婆,會慢慢的接受外婆的,想讓孩子儘快接受外婆,可以讓外婆變換語調哄孩子。
因此,孩子見到某人就哭,也許是這個人,曾經帶給了孩子不好的情緒體驗。
還有一些同理的事情,比如:
孩子去醫院打過針,對疼痛的記憶非常深,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會害怕大哭,縮在家長懷裡。
如果當時幫孩子打針的護士,是戴眼鏡的,孩子會在某一段時間內,看到戴眼鏡的人就害怕。
2.認生期
有些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認生期”,特別是在5~6個月的時候,表現尤為明顯。
這個階段的寶寶,看到不熟悉的陌生人,就會焦慮、緊張、不安,並會因此大哭,尋求家長的關注和保護。
不過這個情況是可以隨著孩子的年紀增長,逐漸改變的,家長不用過分擔心。
3.不在寶寶審美之內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面相,寶寶也是如此,有明顯的喜好。寶寶看見不熟悉的人,會判斷在不在自己的安全審美之內。
如果不在寶寶的安全審美之內,那麼寶寶就會對這個“特定”的人排斥,這就導致了,寶寶每次看到這個人都要哭泣。
比如:有些孩子特別害怕身材魁梧的大漢,即便是大漢滿臉笑容的逗孩子玩,孩子也會抗拒不已,嗷嗷大哭。但是遇到漂亮的小姐姐,孩子就不會有這樣的反應。
如果不在孩子的安全審美之內,孩子會先觀察,直到確定沒有危險性了才願意接近。
@好害怕那個鯊鯊魚:有一次在孩子小夥伴家玩,人家爸爸回來了,身高180以上的大漢,我娃趴門後偷看他,看著沒有危險,就試著在後面接近,人家走哪,他就偷摸跟到哪。
4.穿著不適
小孩子心性敏感,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或者不舒服的環境,就會感覺不舒服,隨之大哭。
如果孩子見到某個人大哭,也許是對方的穿著打扮、髮型、身體上的某樣物件,引起了孩子的不適。
5.對方習慣不好
有些人平時特別不注意個人衛生,生活習慣也不好,抽菸喝酒不換衣,身上有些難聞的味道,別說孩子不喜歡了,愛乾淨的大人看到了,都會覺得不適。
而且,大部分孩子在家長的庇護下長大,特別乾淨整潔,嗅覺靈敏的孩子,對這些氣味會特別的抗拒。
因為不會說話,不能表達自己的不滿,便透過扭動身軀,嚎啕大哭來表達自己的不喜,希望可以遠離對方。
所以喜歡孩子的大人們,還是要保持乾淨的生活習慣,才能得到孩子的青睞哦!
那麼,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1.不要強迫孩子和不喜的人接觸
如果寶寶已經表現出了明顯抗拒,那麼就不要強迫孩子和不喜歡的人接觸了,建議把寶寶抱回來,溫柔的安撫孩子情緒。
因為一昧的強迫孩子,與陌生人或者不喜歡的人接觸,孩子會更加的害怕。
即便家長想改變孩子害怕的習慣,也不應該採取強硬措施,應該採取溫和的方式循序漸進。
對於生性膽小的孩子,家長不要急於求成,他們接觸外界事物很緩慢,要耐心、細心的為寶寶創造接受外界的條件。
2.家庭成員換著照顧寶寶
建議不要總是一個人照顧寶寶,可以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換著照顧寶寶,讓寶寶熟悉這種變化。
這麼做也是為了提高寶寶的適應能力,減少寶寶對陌生人的恐懼,減少寶寶對某個固定家庭成員的依賴。
3.增強寶寶的安全感
很多孩子容易感到害怕,是因為家長給的安全感不夠,家長可以用實際行動安慰一下寶寶。
當寶寶被人逗,卻感到極度害怕的時候,彆強迫孩子接受,如果對方身上有孩子害怕的物件,比如帽子,可以和別人建議,能不能將帽子摘下來。
平時多陪伴寶寶、抱抱寶寶,增強寶寶的心理安全感。
4.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
寶寶平時出門少,與外界接觸機會少,適應能力也比較弱。大人可以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
孩子對陌生大人有一定的排斥,但對於同齡的孩子,還是散發著友好的。可以讓寶寶多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
當孩子與其他人接觸後,發現周圍的人對他都很好,嚐到了與人交往的甜頭,就不會一直依賴著父母,也會放鬆心理,去接納一些其他的人。
只要父母方法得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身心發展逐漸成熟,孩子會漸漸走出對某人或者特定人群的恐懼,家長不用過分擔心。
話說話來,你家孩子有害怕的物件嗎?歡迎在留言區交流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