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重新整理生兒救治新記錄!濟醫附院NICU成功救治24周超早產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孔茜 通訊員 張勇 高爽

24周、720g、87天……一連串的數字記錄了一名胎齡24周體重僅720g的超早產兒,在濟醫附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救治的艱辛歷程。胎齡越小、體重越低,即意味著救治難度越大、併發症發生率越高,在這精細化護理的87天裡,科室人員如勇士般幫助早產兒“過關斬將”重獲新生,出院時原本瘦弱的身體也已增至正常嬰兒體重範疇,成為了淨重四斤半的“壯小夥”。該案例的成功救治,充分顯示了濟醫附院新生兒監護病房對早產兒救治的能力與水平。

再重新整理生兒救治新記錄!濟醫附院NICU成功救治24周超早產兒

24周超早產兒僅重720g

救活更要救的有質量

嬰兒啼哭預示著對新生世界的報到,而對於僅24周胎齡的超早產兒小石頭來說,卻一度成為奢望。出生後沒有自主呼吸,四肢鬆軟,全身皮膚膠凍狀,整個身體僅比中性筆高出一小節,手臂如食指粗細相同,720g的身軀猶如脆弱的白紙經不起起皺。出生後,經過保暖、氣管插管等搶救的小石頭被小心轉運至濟醫附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自此,便開啟了一場艱辛、曲折的救治之旅。

“超早產兒搶救是一個持續救治的過程,需要時時觀察嬰兒體徵變化。”濟醫附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主任王瑜稱,由於嬰兒僅24周,各個臟器均不成熟,除需經歷呼吸關、感染關、營養關等各種難關外,還會面臨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顱內出血、早產兒腦白質軟化、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視網膜病變等多種早產兒併發症,任何一個難關或者併發症都會遺留後遺症,甚至危急生命。

再重新整理生兒救治新記錄!濟醫附院NICU成功救治24周超早產兒

“不光要救孩子,更要讓孩子有生命質量。”在王瑜心中,孩子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未來的象徵。如何在救活的基礎上,減少併發症、幫助早產兒如正常孩子一樣健康、快樂成長,成為了她最為關切的問題。在面對胎齡小,體重低,救治難度大,併發症的發生率高,成活機率小等問題,精細化治療要求高,為盡全力護航嬰兒生命健康,科室迅速成立救治小組、24小時全時重症監護、制定每日詳細的治療監護計劃、多次病例討論及大查房,力求做到最精細化的管理。

嬰兒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

醫生護士陪同“過關斬將”

如果說超早產兒是他的別名,那麼“珍貴兒”便是他在濟醫附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副主任田玉紅和床位醫師胡晨心中的位置。由於嬰兒母親患“多囊卵巢綜合徵、子宮機能不全”,前兩胎均未成活,面對家屬的殷切期望,倍感責任重大、壓力倍增。自作為小石頭的管床醫生起,她們的心便與孩子緊緊相連。

“這麼脆弱的肺,氧低了會對腦造成損傷,氧高了會造成氣道損傷。”回憶最初情形,田玉紅感覺猶如昨日印象深刻,嬰兒轉入的第一天,便迎來了超早產兒首個“關卡難題”——呼吸關,待連線上呼吸機後,她和同事們如上緊了的發條不敢有絲毫鬆懈,實時守在保溫箱旁觀察小石頭身體情況,並細緻調整呼吸機引數,雖每次調整僅在1-2個引數,但細微的調整隻為用最小的引數維持他最好的通氣功能。

一關未過,新關又來。由於消化系統胃腸道尚未發育,不會吸吮和吞嚥,只得靠靜脈營養,小石頭又迎來營養關。迅速建立靜脈通路便成為了首要任務,但如髮絲般粗細的血管卻著實為護理團隊出了一道難題。“血管在他膠凍狀的身體裡就像根根細線,有的都可能包裹不了一根針。”為使小石頭能有源源不斷的營養供應,濟醫附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護士長向美芹選用最小型號的針進行PICC置入,既保障了輸注靜脈營養和藥物,又降低了反覆穿刺的痛苦。

就這樣,從呼吸關、營養關到感染關、併發症,他們關關“應戰”關關過,從孩子體位保持到護理操作,每個小操作都當成大工程,每個小細節都成為高要求。直到一個月,自生產後未見過孩子一面的媽媽也迎來了第一次將孩子懷抱懷中的機會。在醫護人員的鼓勵和引導下,膽怯的媽媽也鼓起了勇氣,將插有呼吸管路和輸液管路如巴掌大小的孩子懷抱胸前肌膚相親,那一刻小石頭抬頭眼神與母親相遇,瞬間媽媽淚流滿面,不禁讓在場的所有人為之動容。

再重新整理生兒救治新記錄!濟醫附院NICU成功救治24周超早產兒

87天精細化護理

患兒終達標出院

“我的皮膚比較嬌嫩,不要亂動我的頭喲。”“小石頭加油!”在連續多日的相守下,孩子已成為科室人員共同的孩子,從注意事項到期許、期望,她們將心中祝福寫在紙上放在保溫箱上,為孩子、家長打氣,更是給自己打氣。歷經87天的精細化救治與護理,小石頭從最初體重720g增加到了2250g,不僅撤掉了呼吸機實現自主呼吸,還未有嚴重併發症,出院時已與正常嬰兒無異。

“孩子能那麼好,是整個團隊與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王瑜表示,在整個救治過程中,醫生、護士、家長三者缺一不可,而家長的堅持、信任、理解為孩子的救治贏得了希望。如果說每個成功都絕非偶然,那麼精細化的管理水平與高水平的救治能力即為成功診療的基石。

再重新整理生兒救治新記錄!濟醫附院NICU成功救治24周超早產兒

“醫院先後選派技術骨幹赴美國邁阿密大學附屬醫療系統、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大學第一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等培訓進修學習,將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帶到科室服務更多患兒,在危重足月兒、極(超)低出生體重兒的救治與管理等方面獨具特色。”王瑜介紹,濟醫附院NICU成立於2002年,全年收治高危新生兒3000例左右,早產可達2000例。多年來,科室在危重新生兒及早產兒的救治及護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而24周患兒的成功救治更是充分展示了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對早產兒救治的能力和水平。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71 字。

轉載請註明: 再重新整理生兒救治新記錄!濟醫附院NICU成功救治24周超早產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