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4種家庭,容易養出小氣的孩子,父母對照看看,別怪孩子

由 端木泰華 釋出於 健康

最近聽一位寶媽說,她兒子現在變得特別“摳門”。爸媽給他買了玩具、零食,家裡來了小朋友,他就把這些都拿走,藏到房間裡。平時媽媽想吃點零食,孩子都不願意,說是買給他的。寶媽十分擔心,孩子這樣小氣,以後長大了怎麼得了。


孩子為什麼會變得這麼小氣?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還沒有完善的物權意識,剛知道區分“你的”、“我的”,會認為自己的東西別人不可侵犯,這時候並不是小氣,而是建立安全感的表現,父母不必苛責。但隨著孩子長大,物權意識逐漸建立,如果孩子還是這麼小氣,那很可能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影響非常大,是會伴隨一生的。這四種家庭,很容易養出小氣的孩子。

一、太節儉家庭

有的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就把孩子送去爺爺奶奶家。老一輩人大多是過過苦日子的,會比較節儉,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貴的東西從來不買,為了節省糧食甚至吃剩菜剩飯。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慢慢也會變得非常節儉,多花一點錢都會自責。雖說節儉是美德,但是過分節儉,人就會變得小氣。


二、溺愛型家庭

有的父母溺愛孩子,好的東西都留給孩子,自己不會碰,孩子要的都儘量滿足,慢慢地孩子會變得越來越霸道,父母買的零食,想吃了他都不給。孩子在這種環境中,佔有慾會非常強烈,不願意與人分享,變得十分小氣,這其實都是父母慣出來的。

三、無社交家庭

有的父母由於工作忙,社交圈子窄,平時不怎麼與人打交道,孩子也總是窄在家裡,缺少社交經驗。所以當孩子與人接觸的時候,只知道吃自己的、玩自己的東西,不知道與人分享,也不想要別的東西。這樣在別人看來十分小氣、高冷,但實際上孩子是因為不會社交才會這樣。


四、哭窮型家庭

有的父母本身條件不差,但為了讓孩子不鋪張浪費,或者其他原因,故意跟孩子“哭窮”,讓孩子形成窮人的思維,這樣孩子會有自卑心理,覺得自己很差勁,人的格局小了,就會變得斤斤計較,變得小氣。

實際上,家庭即使真的不富裕,父母也不必要太過於節省,孩子的合理需求還是要滿足的,要讓孩子學會社交,與人相處的時候要大氣一些。只有這樣,才能收穫到好的人緣,有更好的未來。